上海的中小学在元月的14日开始放寒假。
拼搏了一个学期的学生按理可以盼来一个休整的假期。但家长们的却是四处托人求教,忙碌地安排着孩子,不愿放弃那即将到来的假期。最近接二连三地接到要求给孩子补习英语的电话,都让我们拒绝了。
在亲朋好友处了解到,那也是家长的无奈。他们明知自己的孩子读书很苦,心理负担不比孩子轻。当他们把背在自己肩上的沉重的书包卸下,心痛地压到孩子的肩上,望着孩子踏入校门的背影,目光却久久不愿离去。等见不到孩子的身影时,方才觉得自己肩膀上早已压出一道痕,还在时时不停地作痛。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一下子没了午睡、没吃午点;一大早被唤醒送进教室去,参加连自己还没搞懂含义的早自习,下午带着瞌睡的神态坐在教室里,放学一到家由家长陪着开始做回家作业。到了该吃晚饭时,还只得暂时放下作业,边吃饭,边接受家长的盘问和解题。放下碗筷,又被赶走进书房,继续那尚未完成的功课。学校的作业做到晚上9:30
,还要完成语文的预习,所谓预习就是:熟读下一篇还没教过的课文,做到能正确读出生词,流利地朗读课文;数学除了作业本上的习题,还需完成听算练习,大多孩子速度赶不上的,不知在听什么,更不说还要计算出结果,写出答案了;英语的作业当然离不了听说读写译。大人都累了,孩子还没完成。。。
每次路过学校,看到校门外排满了等候孩子的汽车或老人,没等孩子走出校门,家长们踮着脚昂着头焦急地等啊等,谁知老师还在教室里帮学生们补习或订正习题。。。还有没完没了的布置。听到亲戚的一段述说,真让人哭笑不得:那天等不到孩子出来,就走进孩子的教室,找不到孩子,却看到孩子在老师的办公室里背诵课文,等过关后去教室拿书包,孩子说回家作业不知道是什么,因为写在黑板上的备忘录已经被值日生擦了。只得要求其他同学给抄一下,那位同学愿意给他抄,但老实告诉大人说,抄了也看不懂的,我那亲戚没办法就硬着头皮说能看懂,天啊,其实是看不懂,不说自家的孩子没法做作业,就连抄下作业的学生,回去怎么做?做什么都不知道。一天下来,即使是放学回家,也没有一个舒坦的心情,那些孩子才刚进小学啊。
沉重的心理负担,不仅在孩子心灵上,能说家长的心里就好受了吗?一个孩子上学,牵动着全家人的心。可以说自从上学后,全家人几乎停止了一切娱乐活动,说以孩子为中心还不如说是以分数为中心,以升学为中心。
切实、扎实地让孩子学到生活的实际能力,掌握涉入社会的技能,学会理智地处事,提高待人接物的文明举止。。。这些都是我们的教育所需要纳入的教育范畴。教改、减负喊了不知多少年,从我退休至今已经至少有10多年了,希望能早日初见成效。
对即将开学的日期,多少人望而生畏;到头来造成孩子厌学,弃学,学成者人才外流。重知识,重人才,是一个国家繁荣,先进,文明的体现,教育大计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发展,眼看这些现状,作为一名退休教师,我心忧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