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孩子溺亡悲剧不再重演

标签:
安全孩子教育原创杂谈 |
分类: 时评杂谈 |
(就是这口池塘,吞噬了一家三孩的鲜活生命,让孩子的爸妈、爷爷奶奶再也听不到孩子们的欢笑声了)
如何避免孩子溺亡悲剧不再重演
新闻回放:据大金华论坛报道,2013年6月26日下午15时许,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生米镇文青村发生一起悲剧,三个亲兄妹在村口一池塘旁边洗衣戏水时,全部溺水身亡,由于当时没有人路过发现,直到最小的一位5岁男孩浮出水面,目击者才喊开并报警,随后小孩的家人又潜入深水中将沉底的一男一女捞起来。
据了解,最大的男孩罗志琨今年10岁,其次是9岁的妹妹罗丹妮,以及5岁的弟弟罗志默。罗志琨和罗丹妮都在上小学三年级,5岁的弟弟罗志默还在读幼儿园。事发的池塘面积约二三十亩,就在村口,奶奶家住在村口第一排,距离水塘最近。26日一大早,奶奶给一大家人做完早餐后,还叮嘱过孙女罗丹妮,要她与哥哥考完试后带着弟弟一起早点回家。没想到,这竟是生死离别的最后一句话。
据小孩家人介绍,三兄妹的父母以前在家附近打工,平时还能照看到孩子。从去年开始,夫妻俩去广东珠海的酒店打工,平时小孩由爷爷奶奶看管。“小孩的爷爷患病在床,奶奶身体虽然好点但年事已高。”小孩的伯伯们说,听说当时大侄子和侄女上午结束期末考试回家后,还大喊了一声奶奶,发现奶奶不在家,于是和小弟弟结伴去池塘边戏水。
悲剧发生虽然已过去了几天,但重看此新闻,亦为人母的我,除了感同身受其家人失子的切肤之痛,仿佛也听到了她们撕心裂肺的哭声在池塘上空悲鸣,因而忍不住要对事件谈些看法。
一家三孩溺亡,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悲剧,可现在还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看当下,多少父母为了多赚几个钱供子女读书,维持生计,背井离乡,跑到几千公里外的地方打工,一年难得回一次家,有的甚至是几年,孩子就放在家里,由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
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作为爷爷奶奶辈要管好孙子,确实是件不易的事。满足一日三餐,当然不成问题,但要担当监管好孩子的安全责任,就力所不逮了。
大家都清楚,农村房前屋后就是池塘或河流,加上现在天气炎热,孩子们都喜欢结伴到池塘边或河流小溪里戏水,寻得一时清凉。可年幼的他们,哪里知道正是这些池塘、溪河深藏隐患,一失足,不会水性的他们,如果没有大人及时发现,十有十个是注定溺亡的。
我猜想,此起悲剧的发生,也许是弟弟先失足,姐姐或哥哥试图联手援救,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结果先落水的不仅没救起,连施救的也搭上了性命。这猜想是否成立,现在也无从考究了。
暑假即将到来,孩子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如何让孩子们安全、愉快地度过暑假,避免不再发生类似悲剧,是学校、社会、家长三方的共同责任。
学校要要求各班班主任在平时利用班主题会,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不仅要提醒学生们不要单独玩水、玩火、接触电器之类,还要讲清楚万一同伴、同学溺水、触电或家中失火,一定不能自己施救的道理,要教会他们尽快报告大人或打110、119电话向警察求助,担负起灌输安全知识,引导教育的责任。
社会方,则应通过群团组织或社区的力量,开展寓教于乐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家长带上孩子们参加,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让家长在活动中提高认识;同时印制一些图文并茂、显浅易懂的安全教育小册子免费发放,让孩子们一看就明;还可以摄制一些微电影在社区播放,通过实例警醒孩子们那些该做、那些绝不能做以及求生本领。
各级政府还要排查池塘等开放性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有条件的,要建起围栏,没条件的,起码也要竖起醒目的提示标志,随时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担负起宣传教育的责任。
作为家长,除了不时向孩子灌输安全知识外,还要多多提醒,加强看护,尽量不要让年纪小的孩子离开大人视线玩耍,一旦发现,虽未酿成祸害,也要及时制止、严厉批评。特别是留守儿童监护,更应该提醒爷爷奶奶重视,不单是解决孙子的一日三餐,保证不饿着就行,还有关乎人命的安全问题。作为父母,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还是选择在离家近点的地方打工为好,赚钱固然重要,但让孩子们在父母的羽翼庇护下安全、健康成长更为重要。
相信,有学校、社会、家长三方的共同努力,吸取教训,亡羊补牢,时刻绷紧安全教育这根弦,一定能将各类不该并且能杜绝的安全事故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让孩子们远离危险,让溺亡悲剧不再重演。
面对一天同时失去的三个孙男孙女,奶奶肝肠寸断,撕心裂肺,看者无不感同身受,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