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民谣辞典279
(2022-05-30 03:20:15)
279
房门对垭,
坟门对尖。
衙门对川,
庙门对湾。
地理环境影响民谣。
群山环抱的地方,与一马平川的地方,民谣是不一样的。
河南西部的伏牛山,属于秦岭余脉,绵延八百里。伏牛山的民谣,与群山有关。民谣的视野,就是民间的视野。民间的人眼力所到之处的宽与窄、远与近、辽阔与局促,宏大与微小,决定了民谣的视野。
前几天,在西峡北部的深山里攀援,在快要和栾川接壤的地方,遇到一座坍塌了几十年的老宅院。石头垒砌的院墙,根基上长满苍苔。残留半截的墙壁,长满绿色的苔藓。人走了,大树没走,还站在院落外边值守。可能还要一守百年,等着院落的主人,在某一日归来。
傍晚的时候,夕阳西下。老院落洒满了从对面一个垭口里流出来的残阳余晖,让人觉得物是人非也比物是人飞要好得多。这是一个很狭窄的两山之间的老院落,在一天里,要想见到更长时间的阳光,院落的大门和堂屋的大门只能面对着西边的那个垭口。西峡民谣说房门对垭,就源于西峡深山人家对于阳光的渴望。就像是七月在青海高原行走,遇到一个垭口,就会遇见一大片黄牡丹,开得金灿灿的。在深山,不论是房门朝东朝西还是朝南朝北,由一条山沟的走势决定,而不由房屋的主人决定。不过大门面对一个垭口,却是房屋的主人必须的抉择。
人和魂灵的房屋,选择恰好相反。在深山里也会遇到那些残留的坟墓,没有墓碑,却有一个几块石头垒砌起来的门门台,那就是人们赋予上一代人魂灵的房子。门门台也是有一个门的,它决定了坟墓的走向。细心的人会发现,所有的坟墓之门,都是面对着一座山尖。民间说魂灵要有一座应山,才不至于魂灵随意就飞走了。更重要的是,应山能蕴含山川地理的灵气,日月星光的灵气。这些灵气蕴集在一起,就会蒙荫第三代人。还有的人家,给亡故的人选择坟墓,坟墓的门门台必须面对一座山尖,山尖上必须长着一棵大树,大树的影子越过山谷落到坟墓上,这才是最好的应山。我们说好坟惠三代,大概就是这样的地方吧。
衙门对川,是民间对于衙门大门的理解。川,河流也。四川,就是四条河流的意思。一个地方修造衙门的时候,大门不但要朝南,也要对着衙门所在地域的某条大河。大河奔涌而去,衙门代有人出。衙门对着大河,百姓四季快活。对着大河,决定了衙门的主宰者心胸的开阔和辽阔。大江边的衙门面朝大江,大河边的衙门面朝大河,是衙门地理位置的首要条件。最好的衙门大门,是对着两条河流交汇的河口。民间说的两河口不用瞅,也大抵如此吧。衙门对着两河口,且衙门大门前面无物体阻挡,是极佳的。有了巨大建筑物阻挡,两河口与衙门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深山藏古寺,松下问童子,是人们对于寺庙诗歌化的理解。民间认为,寺庙的大门是要对着河湾的。有何奥秘,不得而知。我读小学和初中的木寨学校,就是一座扫癣庙改建的,庙门就对着木寨河最大的河湾。那个河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学大寨的时候,木寨人拉来黄土,垫了很大一块土地。现在是草莓园和村部大院,还有一个木寨故事的乡间酒肆。木寨学校的大门依然对着那个河湾。
民谣里的大门,千座万座,总有一座属于你的记忆。忘掉了就忘掉了,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