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峡民谣词典267

(2022-03-18 11:28:43)

267.

匪过如梳,

兵过如篦。

刀客一过,

人头落地。


这个民谣诞生于清末民初。清朝灭亡之后,北洋政府时期是一个军阀混战的时期,不少省份忽然宣布脱离北洋政府了,北洋政府也就眼睁睁看着一个强势的军阀自立门户,而没有任何办法。对于地方的治理,北洋政府也就无暇顾及,所以就有了土匪、刀客和各路队伍相互开战或是相互存在的局面。匪、兵、刀客共存,最难的是人。他们既要承担各种赋税,还要承受各路兵匪和刀客的盘剥。


在农业文明时代,南阳是一个比较富庶的地方,小麦就是南阳最大的财富。清末南阳的每亩土地承担100文的田赋,到了民国初年,忽然有的县每亩地又增加60文的田赋。特别是1915年,也就是民国4年,河南省政府通令省内每亩土地增加田赋60文,让河南人怨声载道。


种田的被盘剥得体无完肤的时候,土匪就多了起来。他们几十人上百人甚至是上千人,占山为王或是占地为王,攻下一个村寨,往往是劫掠得干干净净。姚雪垠的长篇小说《长夜》写的就是关于土匪劫掠的往事,最为典型的一个情节让人很难忘记:有的人当土匪没有枪,就有人把土地卖了买几杆枪,把枪租给当土匪的人,每年租金是15块银元。过年的时候土匪回到村子,交上下一年的租金,买来新一年的枪支使用权。一个村子里的土匪还算是讲信用的,并没有一枪撂倒枪主而把枪攫为己有的。


土匪有一些头目就是本地人,还有一点乡土概念,打下来一个村寨劫掠的时候,像是一把木梳梳头那样,把村子梳了一遍。木梳的齿子比较稀少,梳过之后还要留下来一点残余,让村寨的人们还不至于马上就饿死了。民谣说的“匪过如梳”,并不是最为残酷的劫掠。


民国初年,各路的队去很多,过路西峡的就有几十个军阀的队伍。他们有旗号有名分,驻扎之后不像土匪劫掠一个黑夜天亮就走了,而是一驻扎就是半年几个月。除了明抢之外,还有管理不严的队伍自己私下抢掠。民国初期陕西的军阀喜欢到南阳驻扎,西峡是个过路店,抢掠一遍。河南的军阀到陕西去,西峡也是个过路店,还要抢掠一遍。民谣说的“兵过如篦”,就是各路军阀的队伍经过之后,就像是一把篦子在头上篦了一遍,把所有能吃的能喝的能穿的都篦得一干二净。篦子是在头上篦虱子和虮子的,齿子一个挨着一个很是稠密,篦得狠了,就把头皮都篦烂了。有句话说“大兵过后,必有凶年”,就是说一把篦子把任何东西都篦走了,就没有办法过日子了,凶年就出现了。


在匪和军阀的队伍之间,还有一个刀客的劫掠,更是残酷灭绝。刀客人数更少,他们一般就是劫掠村庄的大户人家。刀客劫掠之后,往往是把大户人家悉数杀绝。因为刀客是三五一群的,一个大户人家有足够的力量消灭他们,所以刀客就无比残忍。去年夏天去一个村庄,还有两个老院落,卧砖到顶的房子,经过了近百年还能看到房子主人曾有过的殷实生活。但是这个村庄的人已经不知道房子的主人姓甚名谁,就是住在老院落里的人,也不知道房子原来是谁的。1948年西峡口被陈赓解放之后,土改时这个村子两个最好的院落反而是无人愿意要的院落。为什么呢?这个院落的人们经过刀客几次血洗之后,一个家族灭绝了。在老院落的堂屋,散落着被刀客砍掉的脑袋壳子和躯体的骷髅。民谣说的“刀客一过,人头落地”,在清末民初,是很常见的。


今日读读这个民谣,就可以增加我们对于宁静生活的挚爱和珍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