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遇见孩子,且行且珍惜

(2015-04-21 10:28:41)
标签:

育儿

分类: 育儿感悟:观念决定行动

文:崔华芳

 

遇见孩子,且行且珍惜

  我原本不是一个活跃的人,记得学生时期的我,虽然也担任着班干部的职务,却一直喜欢默默无闻。自从有了孩子,我变得活跃起来。孩子幼儿园、学校里的活动,我总是主动而积极地参加,元宵节、万圣节、圣诞节、新年活动、体育节、英语节、亲子活动、教育讲座,我都会尽可能地参与并出一份力。老师希望为活动出谋划策,我也会认真对待,出谋划策,不敷衍不应付,当成“大事”来对待。学校老师邀请的活动和会议,我更是会郑重安排好其他工作,尽可能参加,如果我自己不能参加,我会与孩子的爸爸协商,让他去参加。所以,我在女儿的班上是个“脸熟”的妈妈,只要我一出现在班级门口,孩子们就会热情地与我打招呼。

  有些家长也许会说,学习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吗?难道这要我做那要我参与,我到底还要不要工作了?我觉得,你最重视的是什么,你就值得在这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孩子确实是独立的个体,确实需要独立去面对人生当中的一些事情。但是,我们对待孩子事情的态度,却决定了孩子对自己的态度。

  许多家长对孩子重视主要体现在学习方面,今天作业完成了吗?有没有受到老师的表扬?考试成绩怎么样?小苹果得了几个?对于学习以外的活动,往往不太愿意花时间。事实上,学校组织的每一次活动,对孩子来说都是“大事”。这些“大事”往往累积成了孩子的自信心、自我价值感等,帮助孩子在同伴交往、团队合作等方面提供保障。

  有一次,我去大女儿班上协助布置教室。班上的孩子们见到我都兴奋地打招呼,我一个一个回应着。女儿也是平静地和我打招呼:“妈妈。”我也回答她。我看到她的表情是难掩的自豪和兴奋。一段时间后,女儿回家来说:“妈妈,今天老师给我们发棒棒糖,奖励我们。我也发到了,我要谢谢你。因为老师说,谢谢你的妈妈来帮助布置教室。”看到女儿怀着真诚的感恩对我描述这件事情,我觉得家长积极参加孩子班上的活动对孩子来说真是意义非凡。

  写这篇后记的时候,女儿学校正好在组织英语节和新年的活动,我们几个家长还献计献策,准备编一个搞笑的英文小品节目。其实,我也很忙,书稿过了交稿期限,心里的着急自然不必说。但是,孩子的成长更是不可逆,再忙也要自己带孩子,再忙也要陪伴孩子的成长。

  我个人的理解,陪伴孩子成长,并不是心不在焉地陪伴着孩子,最主要的是陪孩子一起去经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与我们成人而言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与孩子而言可能都是天大的事情。

  每天中午,我带着小女儿去学校接大女儿和其他几个孩子一起来家里吃饭。我的小女儿一见到哥哥姐姐们,就会很积极地与他们聊天,我总是侧耳倾听:

  “今天,我买了一支荧光笔,很好看的,等会我给你看好吗?”

  “今天我外婆出院了,她要来我们家了呢!”

  “今天,我的好朋友然然和我一起玩了!”

  ……

  有时候,哥哥姐姐们根本没听清楚蓉蓉的话,或者没心思听这个3岁不到的小屁孩说话,我总会识趣地附和道:“真的吗?一会让我看看!”“是的,这可真好呢!”

  回到家中,大孩子们吃饭时的聊天更是有听头:

  “今天我看到二年级的溜溜了,他还对我笑了呢!”

  “昨天,我喂小蓝(小鸟)吃米,它竟然啄我的手,吓死我了!不过不痛,痒痒的感觉!”

  “昨天我弹琴的时候,小米竟然嘲笑我弹得不好,我看她根本不会弹呢,竟然还嘲笑别人!”

  “我的同桌一一总是喜欢跟着我,不会是喜欢上了我吧?”

  ……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闲聊着,这些听起来无关紧要的话,其实很多都是孩子的心声。我们善于倾听吗?很多家长可能都会对孩子的这些闲话批评和指责,渐渐地,孩子就不说了。不,并不是不说了,而是不向家长说了。于是,家长和孩子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

  在沙盘游戏制作过程中,我总会遇到许多孩子不愿意妈妈在场观看沙盘游戏,有些孩子甚至不愿意妈妈看到自己的沙盘作品。更甚者,有一次,一个男孩做完沙盘后,我试着问他:“要不要请妈妈进来看你的沙盘作品。”他惊恐地说:“不要。”随即上前毁坏了沙盘作品。那一刻,我的心很痛。我痛心于这位妈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关系重于说教。教育其实是一种影响力。当我们与孩子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孩子愿意信任我们,我们对孩子就会有影响力。反之,当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好时,孩子不愿意信任我们,我们对孩子的影响就很难起作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的需要。当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成长的需要就呈现出饥渴,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成就的需要等。但是,我们的家长却很少考虑到孩子的成长需要。也许,孩子仅仅需要和父母一起看一场电影,也许是和父母一起睡觉。也许是举办一次有意思的生日会。这些愿望的实现往往能给孩子们带来巨大的满足感,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够清楚地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度有多少。

  我不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妈妈,我更注重的是生活的过程。在孩子们生命的早期,我需要陪伴着孩子们去经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我需要清楚地知道孩子们正在参与一些什么事情,我更需要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正在经历着什么。因为,在孩子生命的早期,我们是孩子生命的引领者。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步伐会越来越快,相反,我们会越来越跟不上孩子的成长。但是,如果我们已经在孩子的早期帮助孩子建构了心理,注入了心理能量,我们不必担心孩子以后会遇到什么。

  读龙应台的《目送》时非常有感触:“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母子也罢,父女也好,都只是我们在这世间的一次遇见而已。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这段遇见,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