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崔华芳
崔华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915
  • 关注人气:39,4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有两宝:微妙的平衡

(2014-02-18 20:15:49)
标签:

育儿

一位妈妈咨询说:我有2个孩子,女儿5岁,儿子8个月。女儿最近变得非常不爱说话,行为上也特别叛逆,有时候还会攻击弟弟,趁我不注意,就打弟弟,或者使劲捏弟弟的脸,我都快愁死了,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家有两宝,如何安抚好被骤然夺取中心地位的大宝?如何在两个宝贝之间平衡好妈妈的爱和关注?这其中大有学问,不妨听听资深两宝妈——崔华芳老师娓娓道来她的经历和经验……

 

家有两宝:微妙的平衡

策划·执行/俞燕  /崔华芳

 

 

(前言)

小宝四个月大的时候,某个周末,格格要求晚上和我一起睡。

于是,我们娘仨挤到了一张床上。

第二天早上,两个孩子同时醒来。突然,格格大叫:“妈妈,小宝弄我脸!”

这话在我听来,总感觉是告状。我正想跟格格解释,这是妹妹无意的行为。

谁知,格格接着说:“妈妈,我觉得,小宝弄我脸可能表示她爱我!

然后,格格无限温柔地对小宝说:“小宝,姐姐也爱你!”说着,亲了亲小宝。

小宝看着姐姐,咯咯地笑了。

一旁的我看得泪眼婆娑。

在敲下这段话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在小宝出生后,格格曾经出现的一些反常表现——

 

反常表现一:情绪异常

 

大发脾气的格格

我在给小宝喂奶,格格伸手就去摸小宝的脑袋。她的动作有点没轻没重,我和爸爸不约而同地叫起来:“不要摸小宝的脑袋!”

格格听了,故意又去摸了一下小宝的脑袋,手指正好压在小宝的囟门上。爸爸立刻抱起格格,把她拎到了客厅。

这下,格格开始发脾气了:“爸爸,我不喜欢你了!你是个讨厌鬼!”

她气呼呼地走进房间 “骂”爸爸,“骂”一会儿,大概觉得没有听众不解气,就出来对着爸爸“骂”,前前后后“骂”了将近半个小时。

我叮嘱她爸爸忍着,直到格格发好脾气。

然后,我搂住她,对她说:“爸爸很爱你的,他只是怕你刚才动作太重伤到了小宝,因为小宝还是小婴儿,她那么小,需要我们保护。你也会保护小宝的吧?”

格格说:“当然会啊。”

我表扬她:“我就知道格格是一个很棒的姐姐。”

格格很高兴。

 

格格其实很喜欢小宝。但是,格格毕竟只有4岁多,她在拍或者摸小宝的时候,大人看上去总归有点没轻没重,看得我们心惊肉跳。

有一天,我抱着小宝,格格在我身边帮忙逗小宝,我随口说:“格格,你看妹妹好小好可爱,你可不能欺负她哦!”

格格叫了起来:“妈妈,我又没有欺负妹妹,你为什么要说我?”

这时,我才意识到我们这些当父母的在潜意识里其实真的不太信任大宝,还会不自觉地把这种不信任的情绪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传递出来,敏感的孩子当然就会很生气。他们很自然地就会想:我也很爱小宝,你们竟然怀疑我,还要批评我。为什么你们这么在乎小宝,却不在乎我的感受。

不妨信任大宝,给大宝一些照顾小宝的任务,大宝不仅会因为照顾小宝而获得充实感和成就感,还会在照顾小宝的过程当中升华对小宝的情感。

这之后,我总会有意识地让格格参与到照顾小宝的日常工作中来:小宝哭的时候,叫格格去拍拍小宝;小宝喝水的时候,叫格格帮助拿奶瓶;小宝醒着的时候,叫格格抱抱小宝;陪小宝玩的任务,当然也当仁不让地交给她!格格很乐意承担作为姐姐的这些责任。

 

不礼貌的格格

小宝回家的第一天晚上,外公下班后来看小宝。

外公一进门,就拎起手里的草莓给格格看,逗她说:“格格,外公来看小宝,这草莓给小宝吃,不给你吃!”

外公话音刚落,格格大声叫道:“外公,你走吧,不要来了!”

格格转头又对我说:“妈妈,外公太讨厌了,不要让外公来了!”

外公很生气地说:“这孩子真没有礼貌!”

我耐着性子对格格说:“格格,外公买来的草莓是给你吃的,小宝是小婴儿,除了喝奶,根本不会吃东西。外公是喜欢你的。你不信去问问外公。”

这时候,外公也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伤害了格格,向格格道歉说:“格格,外公的草莓其实是给你吃的,小宝没有牙齿,不会吃。”

格格终于转阴为晴。

 

作为成人,我们往往只看到孩子的行为,却关注不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一旦一个家庭有了第二个孩子,周围的人们总会对大宝说:“你的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要小弟弟小妹妹了。”这样的话语屡见不鲜,这样的语言在心理学上称为关爱撤除关爱撤除,对安全感不强的孩子来说,是极其恐怖的一件事情。

格格在我怀孕时期也经历了很多次这样的莫名其妙的“考验”,刚开始,她会哭着来问我:“妈妈,有了小弟弟小妹妹,你是不是会不爱我,会不要我了?”我总是抱着她说:“不会的,不管妈妈有几个宝宝,你永远是妈妈的大宝,你是独一无二的。”后来,格格再遇到别人这么说的时候,就会自信地回应说:“不会的,我妈妈永远爱我的。”

所以,孩子的情绪问题,根源在大人身上。

 

题外话:礼物和分享

生下小宝后,亲朋好友都来看望,都会给小宝带些礼物。很少有客人会同时关注到格格的情感需求,而给格格也准备一份礼物。(碰到有客人很有心地也准备了给格格的礼物,我真的是感激不尽。)

等客人走后,明显觉得自己被冷落了的格格会问我:“妈妈,我也想要礼物。”我会对格格说:“当然,小宝很愿意和你分享礼物,因为你是她最爱的姐姐。”

慢慢地,格格会说:“妈妈,我以前的衣服全部给小宝穿吧,我穿不了了。”有些玩具,格格也会说要送给小宝玩。我非常乐意看到格格的这个表态,毕竟适应另一人来分享自己原有的一切真的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呀。

 

反常表现二:行为倒退

 

 

喜欢模仿小婴儿的格格

自从格格听到小宝哭的时候发出的“嗯啊嗯啊”声音,她突然迷上了这种小婴儿的哭声。

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她人没进家门,“嗯啊嗯啊”的声音先进门,提示我们她回来了。

每当小宝哭的时候,格格也在一边“嗯啊嗯啊”地假哭,小宝的真哭声加上格格的假哭声,让我啼笑皆非。

格格的其他行为也极力模仿小婴儿:

吃饭要人喂;

上下楼梯要人抱;

睡觉要人拍着哄;

原来她喝奶用杯子,现在喝奶坚决要用奶瓶了;

看到小宝喝我的母乳,她也要喝,我只能挤出来给她尝一尝;

受不了母乳的腥味,她就要求泡奶喝,而且指定必须得是我给她泡奶……

我对她说:“格格,你已经长大了,怎么像个小婴儿一样?”

格格回答我说:“妈妈,我不要长大,我就是要当个小婴儿,像妹妹一样,要你抱,每天和你在一起。”

 

4岁多的格格依然是个孩子,她的这些行为的突然退化在无意识当中是想通过倒退回小婴儿阶段,以此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虽然明白这一点,但既要照顾小的,还要照顾大的,当父母的会很累。

于是,我不断向格格灌输长大的好处,“当小婴儿只能吃奶,不能吃其他东西,还有,当小婴儿只能睡觉,不能看动画片,也不能到外面去玩,你愿意吗?”

格格想了想,说:“那我有时候当小婴儿,有时候当大孩子吧。”

我说:“那不行,大孩子就是大孩子,小婴儿就是小婴儿,不能忽大忽小的。”

在她想吃好吃的东西、想看动画片或者想出去玩的时候,我就提醒她:“小婴儿不可以做这些事情的,来,过来睡觉吧。”

格格很不喜欢睡觉,她感觉到当个小婴儿并没有什么好处,于是,行为倒退的现象日渐减少。

 

反常表现三:反感比较

 

听不得“坏话”的格格

小宝刚出生,来医院看我的亲戚朋友总会问起:“两个宝贝性格差不多吗?”

格格小时候比较难养,易惊醒,喜哭闹,胃口也不太好。

外婆就说:“格格性格燥,小的脾气好。”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格格立刻生气地说:“外婆,你太坏了!”

 

家里有两个宝贝,我们总不自觉地要把两个宝贝来一番比较。而且,我们总习惯拿大宝的短处同小宝的长处去比较,想激发大宝做个“好孩子”。殊不知,当我们进行比较的时候,大宝心里感受到的并不是激励,而是贬低。这种负面的心理印象不但不能激发大宝积极向上,反而会促使大宝“讨厌”小宝。在大宝看来,自从小宝出生后,自己就变得一无是处了。

知道格格反感这样的比较,我就有意识地拿她的长处与小宝的短处去比较,激发她作为大孩子的优越感。我会说:“格格真能干,已经会弹电子琴了。小宝不会弹,小宝要向姐姐学习哦!”格格就很高兴地去弹电子琴了。

即便要批评格格,我也总是先夸一下格格的长处,然后再说她的短处,格格往往心服口服。

格格表现越来越好,得到我们的夸奖也越来越多,她也渐渐明白,小宝还小,她应该比小宝表现得更好一些,这才是姐姐的样子。

 

题外话:妈妈的比较

在我心里,我也会比较,我比较的是分给格格和小宝的时间是否均衡。

尽管小宝需要我全心的照顾,我每天还是会抽出一定的时间给格格专享:每天早上,我会在床上和她黏一会儿,再给她梳漂亮的头发;每天晚上睡觉前,我抱着她,给她讲上2个故事;而她的电子琴课,我一直坚持去陪练……

 

反常表现四:故意找茬

 

喜欢打断客人聊天的格格

月子里,总有客人来看望我和小宝,格格在一边会经常打断我和客人的聊天,让我非常尴尬。

有一次, 王老师来看我。我们还没聊上几句,格格过来对我说:“妈妈,我想你陪我玩!”

我对她说:“妈妈现在和阿姨聊会天,你自己先玩一会,好吗?”

但不管我怎么跟她讲道理,她就是缠着要我陪她玩。我赶紧给她找出几样玩具。

谁知道自己玩了一会儿玩具后,格格又过来了,说:“妈妈,我要弹琴,你陪我一起练吧!”幸亏王老师是明白人,说:“格格弹给我听听吧,我来当听众吧!”

格格很开心,开始弹起琴来……

 

很多有两个孩子的妈妈都会发现,小宝出生后,大宝会出现故意找茬的行为,这是大孩子吸引妈妈关注自己的一种方式,大孩子会认为,想要得到妈妈的关爱,只有通过像小宝一样“需要”妈妈的照顾才可以。结果,大孩子往往会在妈妈特别忙乱的时候故意找茬,目的其实就是想引起妈妈的关注。

明白了这一点后,在格格“找茬”的时候,我故意大声地对小宝说:“小宝需要妈妈的照顾,姐姐是大孩子,会自己照顾自己。小宝要向姐姐学习哦!”虽然我没有特别夸奖格格,但是,我对小宝说的那些话在格格听来特别受用。只有满足了大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大孩子才会在生活上不再特别需要妈妈。

有时候,手忙脚乱的时候,我索性还会向格格“求助”:“格格,你帮妈妈去照顾一下小宝,你和小宝说说话,给她摇摇铃。”格格很愿意。在我忙碌的时候,小宝有格格照顾,格格也有事情做,就很少再出现她故意找茬来争宠的情形了。格格已经明白了,小宝的存在,不但没有夺走妈妈和妈妈的爱,相反,她还获得了当姐姐的特权及小宝对她的爱。

 

反常表现五:追求平等

 

想吃妈妈奶的格格

我给小宝喂奶,格格在一旁说:“妈妈,等一会儿,你用吸奶器挤点奶给我喝!”

其实,她并不是很喜欢喝有点腥味的母乳,在格格的心里,像小宝一样吃妈妈的奶,表示她获得的爱与小宝一样多。

后来,因为奶水不够,我就直接给她泡奶粉喝。

就这样,我们家每天可以看到我抱着小宝喂奶、格格则靠在我的边上喝奶的场景。

后来,格格发现我每天半夜也给小宝喂奶,又要求我:“妈妈,你夜里给小宝喂奶的时候,也要给我泡奶粉喝哦!”

为了避免格格哭闹,我也答应她:“好的。”

当然,大部分时候,格格整夜睡得踏实,不会醒过来。我就悄无声息地给小宝喂奶。

有两个晚上,我给小宝喂奶的时候,格格也醒了,我自然不用她提醒就泡好奶粉。格格很满足。

 

4岁格格并不会觉得自己是姐姐就理应让着小宝,她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已经长大的事实,以此要求和小宝一样的待遇,得到和小宝一样多的爱!

每当格格要求这样的“平等”时,我总是毫不犹豫地答应她,并且身体力行,孩子才会觉得妈妈还是很爱我的。当这种想法不断得到事实的肯定,孩子的心理得到了满足,行为的偏差也会得到改善。

而且,恰当地利用孩子追求平等的心理,有时候反而可以更好地施以教育。有时候,格格想做一些我平常不允许她做的事情,我就会提醒她:“妈妈觉得你不可以这么做,不但你不能做,小宝也不能做。”由于有小宝做“垫背”,格格就很容易接受,不会像以前那样又哭又闹。

 

反常表现六:攻击行为

 

想要“打死”爸爸的格格

因为格格发脾气,爸爸批评格格:“你总是发脾气,一点都不乖,小宝比你乖多了。”

 “你才不乖呢,我不喜欢你了,你走开!”格格边说边推爸爸。

爸爸生气了,威胁说:“你要再这么说话,小心我揍你!”

这下,格格的脾气真的上来了,她竟然扑上去打爸爸,边打边叫:“我要打死你!”

我听不下去了,赶紧对格格说:“格格,不要这样,爸爸只是说说,并不会真的打你的。他还是很爱你的。但是,你是小孩子,不能说打死爸爸的。”

格格委屈地扑到我怀里,哭着叫:“我讨厌爸爸!”

我搂着她说:“我知道,宝贝不喜欢爸爸这么说你。妈妈知道你很棒的,虽然有时候脾气有点大,但是,你永远是爸爸妈妈的宝贝。”

格格与爸爸的冲突暂时平息了。但是,我分明感受到怀里的格格受伤了,她娇弱的身体像绵羊一样,在被爸爸不公平比较的语言激怒后,俨然像一头凶猛的野兽,张牙舞爪。

遗憾的是,爸爸只看到格格像野兽的一面,却没有感觉到正是他伤害了格格。

 

许多妈妈说,大宝会经常攻击小宝。格格倒从来没有攻击过小宝,也许是我这个当妈的在处理格格的情绪问题上还算到位。格格更多的是被大人激怒而发生的攻击行为,骂人属于语言攻击,打人则属于行为攻击了。

我与格格进行了反复的沟通。首先,我肯定了格格的优点,夸奖她是个懂事的孩子。然后,我告诉格格,她比小宝要棒得多,因为小宝现在只是一个小婴儿,什么都不会!而她已经是大孩子了,有许多本领。最后,我告诉格格,有时候,大人拿她与小宝比较,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她能够改掉这些毛病,并不是认为她不如小宝。慢慢地,格格对于这类问题就缓释多了。

当然,我也与家人进行了沟通。格格要适应小宝的存在,适应自己独一无二地位的改变,肯定需要一个过程,而我们大人在这个阶段如何对待格格是非常关键的。尊重她,在乎她,让她感受到爱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题外话:接受之后的爱

小宝回家后的第三天,格格问我:“妈妈,小宝什么时候走?”我问:“去哪里?”格格:“离开我们呀!”我知道,格格可能还不明白小宝对于我们这个家的意义。于是,我郑重地告诉格格:“小宝永远都不会离开我们,她会永远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从此,格格明白了,小宝和她是分不开的。

一个月之后,她就基本上已经接受了小宝的存在,对小宝也关爱有加。

有朋友来家里玩,抱着小宝,开玩笑地对格格说:“妹妹送给我怎么样?”格格坚定地说:“不行,她是我的妹妹。”说着,赶紧走过来,紧紧贴着阿姨坐着,还用手紧紧拉着小宝的脚,怎么都不肯放,好像生怕阿姨真的要把小宝抱走一样。

 

如何平衡大宝小宝之间的关系?

 

首先,不要觉得没有处理好两宝的关系而觉得内疚

由于大宝的年龄、性别、性格及养育方式等原因,在接纳小宝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不一样的个性反应。如果大宝是女孩,会比较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男孩就会淡定许多。小宝的性别对于大宝来说也是一个影响接纳度的心理因素,相对来说,姐姐会比较容易接纳妹妹,但如果是弟弟,情况就会复杂些。

明了这一点,妈妈就不要因为觉得没有处理好两个宝贝之间的关系而有所内疚,给自己一点时间,给宝贝一点时间,你心情放松了,才会更好地去处理两宝之间的问题。

第二,要提前让大宝在心理上接纳小宝

为了避免大宝的内心冲突,妈妈最好能够在小宝到来之前就让大宝喜欢上小宝,而且要找准小宝到来的时机。格格在3周岁前口口声声不要弟弟妹妹,尽管我和她爸爸一直有生二胎的指标和愿望,但我们按兵不动。3周岁之后,格格突然催促我帮她再生一个妹妹,结果就如愿以偿了,她非常高兴,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接纳小宝。

妈妈最应该让大宝了解的是即将到来的角色变化,引导大宝应该怎样做好哥哥姐姐的角色,这一点非常重要。事先也可以带大宝去有两个孩子的朋友家拜访,让大宝了解到家里有两个孩子是非常正常的。

第三,让大宝感受到妈妈永远爱她

      对于大宝来说,小宝一住进妈妈的肚子里,就意味着妈妈的爱和时间被分享了,意味着失去了在家中唯一的地位和独一无二的关注。孩子这个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其实是我们很难理解的。

每一位妈妈都会说,虽然有了小宝,但是,我对大宝的爱没有减少。是的,我们的内心是这样的,但是,我们的行动和语言是不是也让大宝感知到了呢?爱大宝一定要让大宝知道,而不是在内心偷偷地爱。

第四,一定要留出给大宝的专门时间

虽然,小宝的到来让我感到非常忙碌,甚至连睡眠时间也少了许多。但是,我依然觉得,牺牲睡眠时间也不能牺牲单独陪伴大宝的时间,因为单独陪伴对于大宝来说非常重要。

留给大宝的单独时间越多,大宝越不会嫉妒小宝。因为她已经明白,妈妈有时候要照顾小宝,有时候要照顾她。

第五,要让大宝感受到当大宝的好处

小宝出生后,我们满足了格格长久以来的要求,给她换了双层床,并且告诉她,因为妹妹出生了,两个孩子才需要双层床,这才有换双层床的可能。我们还告诉她,妹妹的到来,不但不会夺走爸爸妈妈对她的爱,她还能够额外得到妹妹的爱,以后她还能够做妹妹的老师,格格对于自己的大宝角色很期待。

小宝出生后,我们也总是让她明白,作为大宝,她有权利做许多事情,而小宝因为是小婴儿,许多事情都不能做。

第六,让大宝参与到孕育养育小宝中来

小宝出生前后,我都经常叫格格来帮忙,帮忙完之后我总要感谢她一番,格格很有成就感,而且对小宝很有感情。外婆说:“格格总是不断地亲吻小宝,不但亲小宝的脸,连小宝的脚,脚趾都会亲,两人好得不得了!”

第七,给小宝也要设定一些规则

虽然规则一般要在2岁以后才建立,但是,为了让格格明白,妈妈并不是对她一个人有要求,我总是当着格格的面,给才几个月大的小宝做一些规矩。

“小宝,睡觉的时候不能大声地哭哦,这样会影响姐姐睡觉的!”——这样,当小宝睡觉时,我要求格格小声说话就容易被格格接受;

“小宝,你不能这样踢姐姐哦,姐姐会疼的!”——这样,格格对小宝动作粗鲁的时候,我批评格格她就比较容易接受;

当着格格的面向小宝阐述这些规则,更重要的作用其实是让格格明白,妈妈对大宝和小宝其实是公平的,虽然小宝还小,妈妈对她也是有要求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