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宝出生后大宝的N种反常表现之一:容易发怒

(2012-04-06 10:39:09)
标签:

双宝

大宝

小宝

反常表现

心理

行为

育儿

分类: 家有双宝:幸福姐妹花

怀小宝时,我曾对格格做了许多思想工作,格格非常期盼小宝的出生。她曾到处向人报告自己要当姐姐了。

但是,当小宝真的出生时,格格依然出现了许多反常的表现。这些反常的表现在第一个月比较明显。因为对于格格来说,真的多了一个小宝来分享她的爸爸妈妈,分享家里的一切,终究是一件无法愉悦接受的事情。

我出院第三天,格格问我:“妈妈,小宝什么时候走?”

我说:“去哪里?”

格格:“离开我们呀!”

我告诉格格:“小宝永远都不会离开我们,她会永远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从此,格格才知道,小宝和她是分不开的。

出了月子后,格格基本上已经接受了小宝,对小宝也是关爱有加。

 

反常表现一:容易发怒

案例1:大发脾气的格格

我正在给小宝喂奶,格格走了过来,她伸手就去摸小宝的脑袋,由于格格的动作有点没轻没重,我和格爸不约而同地叫起来:“不要摸小宝的脑袋!”

谁知,格格听了,故意又去摸了一下小宝的脑袋。虽然在格格自己看来可能已经很轻了,但是,她的手指正好在小宝的卤门那,我和格爸依然有点胆战心惊。而格爸则夸张地抱起格格把她拎到了客厅。

这下,格格开始发脾气了。“爸爸,你不喜欢你了!你是个讨厌鬼!”

她走进外婆的房间,然后在房间里骂格爸,骂一会儿,走出来再对着坐在客厅沙发上的格爸骂,然后又回房间去骂,前后折腾了近半个小时。

格爸很想与格格对峙,我示意他忍忍。而我在房间里抱着小宝,一声都没敢哼。直到格格自己发好脾气,走到我的房间,对我说:“妈妈,爸爸太讨厌了,我们不要爸爸了吧!”

我搂住她说:“爸爸其实很爱你的,他只是怕你刚才动作太重伤到了小宝,因为小宝还是小婴儿,她是那么的小,需要我们的保护。你会保护小宝吗?”

格格说:“会的。”

我表扬她:“我就知道我们格格会是一个很棒的姐姐。”

格格这才高兴起来。

 

分析

格格其实很喜欢小宝。

每次放学回来,格格总会跑进房间去看小宝,并在小宝的耳边说:“小宝,姐姐回来了,姐姐是爱你的,你知道吗?你快快长大哦,和姐姐一起玩。”有时候,她还要求抱抱小宝。

每当小宝哭的时候,在外面玩的格格就会迅速跑进房间,拍拍小宝,说:“小宝,不要哭,姐姐来拍拍你。”

但是,格格毕竟只有4岁,她在抚摸小宝的时候,动作总是让人感觉有点没轻没重,生怕她一不小心伤害了小宝。她抱小宝的时候也总是东倒西歪的,甚至让人怀疑她能不能把小宝抱住。当我们把这种不信任的情绪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传递出来的时候,格格就会很生气。她会想“我这么爱小宝,你们还怀疑我,还要批评我。为什么你们这么在乎小宝,却不在乎我的感受?”

直到有一天,我抱着小宝,和格格一起逗小宝玩。我顺口说:“格格,你看妹妹好小好可爱,你可不能欺负她哦!”

格格说:“妈妈,我又没有欺负妹妹,你为什么要说我?”

这时,我才意识到是我们当父母的在潜意识里总是害怕大的会欺负小的,其实孩子的心灵是善良的,是我们想得太多了。信任大宝,给大宝一些照顾小宝的任务,大宝的不仅会因为照顾小宝而获得充实感和成就感,还会在照顾小宝的过程当中升华对小宝的情感。

接下来,我总会有意识地让格格参与照顾小宝当中来,比如,小宝哭的时候,叫格格去拍拍小宝。小宝喝水的时候,叫格格帮助拿奶瓶。小宝醒着的时候,叫格格抱抱小宝。看着格格与小宝亲昵的场景,由衷地感受到,生了小宝是个明智的选择。

 

案例2:不礼貌的格格

小宝出院第一天晚上,格外公说下班后来看小宝。

晚上,格外公在门外敲门,格格给外公开了门。

格外公一进门,一边拎起手里的草莓给格格看,一边说:“格格,外公来看看小宝,这草莓给小宝吃,不给你吃!”

外公话刚说完,格格就走进卧室,“砰”的一声关上了卧室的门,大声叫道:“外公,你走吧,不要来了!”

格格又对我说:“妈妈,外公太讨厌了,不要让外公来了!”

我听到格外公在门外说:“这孩子,真没有礼貌。”

我对格格说:“你不可以这么说,外公是喜欢你的。外公买来的草莓是给你吃的,小宝是小婴儿,除了喝奶,根本不会吃东西。你不信去问问外公。”

后来,我对格外公说:“爸,你也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格外公也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伤害了格格。最终向格格道歉说:“格格,外公的草莓其实是给你吃的,小宝没有牙齿,不会吃。”这时,格格才转阴为晴。

 

分析

作为成人,我们往往看到孩子的行为,却关注不到孩子的心理。先不说格格把外公关到门外是不是没礼貌的表现。其实,格外公拿草莓来逗弄孩子,尤其是在这个非常时期,是极不明智的做法。

日常生活中,当一个家庭有了小宝时,人们总会对大宝说:“你的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要小弟弟小妹妹了。”成人试图用恐吓的办法使儿童更加归顺于成人的意志,成为一个听话的孩子,殊不知,这种语言在心理中可称关爱撤除。对安全感不强的孩子来说,这是极其恐怖的一件事情。格格在我怀孕时期也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考验,刚开始,她哭着来问我:“妈妈,有了小弟弟小妹妹,你是不是会不爱我,会不要我了?”我总是抱着她说:“不会的,不管妈妈有几个宝宝,你永远是妈妈的大宝,你是独一无二的。”后来,格格再遇到别人这么说的时候,也会试着回应说:“不会的,我妈妈永远爱我的。”

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虽然在情感上她明白了小宝的到来不会影响爸爸妈妈及家庭其他成员对她的情感,但是,当外公拿物品说事的时候,格格还是害怕自己会受到冷落,所以,她以不礼貌的形式来回应了冷落她的人。

月子期间,客人来看望的时候,总会给小宝带些礼物,当然,鲜有客人会同时关注到格格的反应。事后,格格会问我:“妈妈,礼物是给我的吗?我也想要。”我会对格格说:“这些礼物是送给小宝的,但是,小宝也愿意和你分享的,因为你是她的姐姐。”遇到送来的衣服比较大的,我就以小宝的口吻说:“姐姐,你喜欢这件衣服吗,小宝想送给姐姐穿。”格格往往高兴地说:“小宝,姐姐喜欢的,谢谢小宝。”

慢慢地,格格会说:“妈妈,我以前的衣服全部给小宝穿吧,我穿不了了。”有些玩具,格格也会说要送给小宝玩。可见,适应另一人来分享自己的一切真的是一个过程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