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记忆里的“年俗”—— 传承的痕迹

(2011-01-26 15:00:44)
标签:

转载

[转载]记忆里的“年俗”—— <wbr>传承的痕迹

 

    一年之中,总有个把月只记得农历、算不清公历日期,这段日子就是春节了。
    春节,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蒸年糕、吃糖瓜、祭灶王爷:
   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写大字(“大字”,是指贴影壁墙上的“戬谷”二字,是尽善的意思,通俗的解释为吉祥如意);
      二十五,扫房土;
      二十六,煮年肉;
      二十七,杀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蒸供花);
      二十九,贴道酉(“道酉”是一种互相借笔而套合而成的联体字,属民俗书法。如买卖人家写的“招财进宝”“黄金万两”或一般人家写的“百福图”等,当然也包括贴对子、春条、挂笺);
      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一个星期下来,就盼到了除夕包饺子、守岁、放鞭炮......过年喽~
 
    讲究的,还在后面:
   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三烙饼摊鸡蛋。
      初四在家吃折箩,
      初五开张听喜歌。
      初六上街把穷扔,
      初七街头看后生,
      初八顺星初九蚕,
      初十祭石保平安。
    掰着手指数着,一路数到正月十五观灯会、吃汤圆......
 
    现如今,我们这70后的一代,已经没多少能记住这些好听、顺口的年俗民谣了。每每新春,偶尔会将爸爸、妈妈当作“年俗词典”临时查阅。
    说来,这些传承的民俗,虽然记不清、却也忘不掉;且无论身在何处,每每提及、总是倍感亲切。
    或者,这就是“血脉”的因由吧——总还是龙的子孙、炎黄后人......
 
[ 备注:很经典的一篇有关民俗的文章,留存推荐:http://zo1349.bloghome.cn/posts/153563.html ]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