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赏识挫折育儿 |
分类: 育儿感悟:观念决定行动 |
文/崔华芳
有一次,我向一些父母征集了关于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的话题讨论。
一位网名叫阿敏爱佐佑的妈妈写的故事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她是这样写的:
和别人闹别扭了,父母也是说我们,找我们的错、即使别人错了也要我们忍,吃亏……很少从父母那里听到一些赞美的话,即使说也是很肤浅的。我觉得他们没有真正了解过我们……特别是爸爸平时上班忙,很少和我们沟通,常常是在吃饭时给我们上课,说我们一大堆不是,弄的我们总是哭着吃完饭,或者干脆不吃到一边去了。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挫折教育的一种缩影,但却给我造成了一定影响。自卑、胆小怕事、多愁善感、小心眼、孤僻……成了我的型格。
批评孩子,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这对孩子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挫折教育过了头,一味地进行挫折教育,而看不到孩子的内心需求和优点,往往会损伤孩子的自信,进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
对孩子来说,赏识非常重要。在接触过的咨询案例当中,有一个小男孩非常喜欢生病,为什么?原来,他在生病时总是很自觉地吃药,父母往往会夸奖他,这让他觉得非常高兴。因此,他很喜欢生病,目的就是想多获得一些父母的赞赏。可见,这样的赏识太少了,以至于孩子希望以生病来换取父母的赞赏。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
赏识就是一种激励,它要求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加以肯定与赞赏,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之前的3~4倍。因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激励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
这也是为什么前几年赏识教育风靡一时的原因。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听说赏识教育好,却又不擅长使用赏识教育,往往赏识过了头,结果造成孩子骄傲自满,不能很好地认识自我面,面对失败不肯认输。
在一次关于家庭教育中的挫折教育的妈妈沙龙中,一位妈妈向我讲述了她儿子的故事:
我的儿子乐乐快4周岁了,我一直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经常鼓励他,表扬他,有时候,我们甚至故意输给他,希望培养他的自信心。但是,我却发现孩子的承受力越来越差了。比如,我为了鼓励孩子自己穿衣服,就和他进行比赛,这样,孩子就会主动穿衣服,每次,我都是假装速度比他慢,同时,我会告诉他:“宝贝你真棒,每次都穿得比妈妈快!”虽然,儿子穿得很慢,但都能独立完成。有一次,我决定不假装输给他了,穿得比他要快,结果儿子不干了。他大哭起来,说:“我已经穿得很快了,你不能比我还要快!”无论我如何劝说,儿子就是不接受自己失败了,他一直强调:“我已经很快了,应该是我赢才对!”
最后,苦恼的乐乐妈妈问我:“现在,孩子认为自己是最棒的,听不到一点批评,我到底应该怎样来教育儿子呢?”
法国心理学家高顿教授曾经做一项专题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孩子从来没有挨过批评,到处都是赞扬声,很容易变成“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小霸王,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是非不分,这对他的心理健康发展毫无益处。这些在儿童时代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会会批评抱有“敬而远之”,或者干脆“拒之门外”的消极态度,他会无法面临挫折,更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对促成其日后事业的成功没有积极的作用。
对于乐乐妈妈的问题,我是这样回答她的:
赏识教育固然是一种激发人心的教育方式,但是使用不当,或者使用过了头,效果适得其反。正如高明的兵法在不同的战役中需要灵活使用各种方法一样,家庭教育也需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和当时的情形灵活使用。
如果为了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假装输掉比赛时,父母应该把自己输掉时的心理状态给孩子描述一下,比如:“你看,妈妈这次速度没有你快,妈妈落后了,妈妈愿意向你认输。下次妈妈一定要穿得比你快!”有时候,为了强调一下,还可以说:“下次如果妈妈穿是比你快,你也要认输哦!”这其实是一次抗挫折的预演,不仅给孩子提供一个如何面对失败的正面榜样,还给孩子打好了面对失败时的预防针。当孩子真的遇到失败时,他就会想到每个人都不可能永远得第一,不可能永远是最棒的,他就会想起妈妈失败时的态度和应对方法,从而学会微笑着去面对失败。
教育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它涵盖了心理学、教育学等不同内容。孩子的教育永远不能学到一种方法就坚持使用这种方法,而是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著名的育儿故事:
有一个8岁的小男孩写了一首诗,当母亲看到他写的第一首诗时,马上搂着他不住地夸奖道:“真是精彩极了!”
高兴的小男孩又把诗拿给父亲看时,父亲却说:“真是糟糕透了!”
虽然父亲的话让小男孩很伤心,但是,母亲的鼓励和支持让他看到了希望,于是,他坚持写作。
每次,当小男孩又有新的作品时,父亲总是不断地挑剔他,指出他的不足之处,并要求他不断努力。而母亲每次总是不断赞扬他,鼓励他不断努力。
就这样,在母亲的赏识声中,小男孩得到了创作的灵感和动力;在父亲的批评声中,小男孩学会了批判地看待自己的作品,并不断提醒自己总结和提高。
最后,这位小男孩成为了著名的作家。他就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他的作品都非常畅销,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
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看起来是正反两种教育方法,但是它们是互相依存的,都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教育方法。如果说赏识教育是阳光的话,挫折教育就是风雨,我们既要多赏识孩子,肯定孩子的成绩,提高孩子的自信,同时,我们也要给孩子适度的挫折,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一定要同时经历阳光和风雨才能够长得更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