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2岁儿童行为——较真

(2010-08-10 13:41:08)
标签:

儿童行为

心理

较真

规则

分享

礼貌

谢谢

对不起

不客气

2岁半

格格

育儿

分类: 格格故事:陪孩子一起成长

较真的格格

201088日星期日

解读2岁儿童行为——较真

前几天,格格一直吵着要吃块巧克力,我答应她可以吃一块。同时,为了培养她的分享意识,我拿出了三块,对她说:“一块给妈妈,一块给外婆,一块给格格。”格格很高兴地分了一块给我,我让她给外婆也一块。格格说:“不给。外婆不能吃巧克力。”

外婆一听,似乎有些生气。

我再问:“为什么不给外婆吃?”

格格说:“她的牙齿已经掉了,不能再吃糖了!”

格外婆的的牙齿确实前阵时间刚掉,前面三颗门牙都拔了,需要重新修补。因此,我及时肯定了她:“格格说得对,外婆不能再吃糖了,因为牙齿已经掉了,现在要保护好没有掉的牙齿。”

 

点评:

格外婆的牙齿掉了后,有时候,我们会对她说:“吃糖牙齿会坏掉,牙齿掉了就不能吃东西了,也不好看了。”“你看,外婆的牙齿掉了,不能吃糖了!”如今,格格记住了,并把外婆当作了反面教材。因此,当我要求她给外婆吃巧克力的时候,格格立刻联想到,这与我们平时跟她说的是相反的。这时候,是肯定孩子的规则意识,还是要求孩子尊重外婆,给外婆分享巧克力?我选择肯定孩子的规则意识,因为适用孩子的规则,也适用大人,一旦规则可以变来变去,孩子的规则意识就会混乱。而这里,格格的不分享,并不代表格格不尊重外婆,而是建立在“外婆牙齿不好,吃糖对她不好”这个意识上,这其实也是一种尊重。

 

 

有一次,带格格去三江超市购物,格格要买一个奶酪,并着急着想吃。我告诉她需要付完钱才能吃,她需要先忍耐。格格于是一直拿着奶酪。

结账的时候,格格也一直拿着奶酪,我对格格说:“你可以让阿姨先刷一下。”

收银员给格格先刷,我又对格格说:“你应该跟阿姨说什么?”

格格大声地说:“谢谢阿姨!”

收银员是个年轻的小姑娘,微微笑了下,没有哼声。

过了一会,格格说:“妈妈,我已经说了‘谢谢阿姨’,可是,阿姨没有说‘不客气’。”

格格说得声音并不大,可能收银员并没有听到。但是,看着她认真的样子,我不想否定她的这种想法。于是,我提高声音说:“格格说,她已经说了谢谢阿姨,阿姨忘记说不客气了!”

其实,我的本意是想给收银员一个机会,让她亲口对格格说不客气。但是,这位年轻的小姑娘依然笑笑,没有吭声。(不得不说,这是中国人的通病,很多人都不习惯与人沟通,哪怕与一个孩子说几句话。)

格格又说:“妈妈,我已经说了‘谢谢阿姨’,可是,阿姨还没有说‘不客气’呢!”

这次,我对格格说:“恩,你是个有礼貌的孩子。阿姨听到了,可是她现在忙着工作,可能没有时间对你说,也有可能刚才阿姨说的时候声音太小,我们没有听到。你说是吗?”

格格说:“是的。”

我再次肯定了格格,然后才离开。

 

点评:

格格很小的时候,我给她东西吃或者帮助她做事情的时候,都要求她说“谢谢”,同时,我自己会对她说“不用谢”“不客气”,格格习惯了这样的对话。后来,格格要给我们吃东西的时候,她也会要求我们说“谢谢”,如果我们忘记说了,她会提醒我:“妈妈,你要说声谢谢,我才给你吃。”或者“妈妈,我已经说了谢谢了,你忘记说不用谢了。”

这样的结果是,格格的礼貌用语很自然,形成了习惯。去别人家里,人家给她吃东西,她都会主动地说谢谢。

所以,当格格发现,自己说了“谢谢”,而对方并没有说“不客气”时,她对规则产生了怀疑,思考的是,为什么对方可以不说“不客气”。因此,我们当父母的需要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这个规则,只有有时候,有特殊的原因没有遵守规则。这样,才不会让孩子放弃坚持这个规则的信念。

 

总结:

    一、较真是孩子规则意识的外显

    许多父母都会发现,当孩子2岁以后,越来越多地会较真,当孩子发现一个不合理的事情时,不管在什么场合,都会大声地说出来。这其实是孩子规则意识的表现。当你发现这种情况时,必须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了。

    二、及时肯定孩子的较真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给孩子建立规则,要求孩子这样做,那样做,但是,当这些规则针对大人时,我们自己却会轻而易举地去破坏规则。身教重于言教,你在家教孩子一百遍怎样做,只要遇到一件不是这样做的事例,敏感的孩子都会察觉到其中的异样。

    三、用合理的语言向孩子解释他所不能理解的

    许多时候,孩子的规则意识是正确的,但是,我们遇到的事情却也是不好讲究规则的。比如案例二中的收银员。没有及时回复孩子。作为家长,在坚守规则的基础上,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要保护孩子的规则意识,这样的孩子才会更容易沟通。

 

 

 

家庭教育指导圈自建圈以来,一直疏于打理。最近想招几名负责任的圈子管理员,以便于博友之间相互的交流!喜欢我的博友可以加入家庭教育指导圈,圈子群号:103556012  敲门暗号:圈友!(非圈友勿加)圈子地址:http://q.blog.sina.com.cn/happymamababa

有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咨询的,请给我发邮件cuiandlan@163.com或者在QQ(11720278)上留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