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个女儿,真好!

(2010-04-28 20:14:22)
标签:

出差

讲座

崔华芳

格格

分离

独立

听话

情绪

想妈妈

找妈妈

育儿

分类: 格格故事:陪孩子一起成长

有个女儿,真好!

一大一小的好朋友

确定22号至28号要去北京出差后,我就开始向格格灌输我要出差的思想,给她提前打预防针。

虽然以前也曾经出差过,但这次时间是最长的。格格在家里对我的精神依恋是最多的,因为妈妈是她的玩伴。“我们总在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看图画书、上起上亲子课、一起出去玩,甚至一起哈哈笑。”这是格格看了蹦蹦和跳跳后得出的结论,她说,妈妈和格格,就像蹦蹦和跳跳,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压力到底是什么?

中旬开始,我就开始对格格唠叨:“格格,妈妈过两天要去北京出差,你会乖乖和爸爸、外婆一起在家里的,是吗?”格格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她似乎对妈妈出差的概念并不是很明确。

16号那天,格爸从北京出差回来,我对他开玩笑说:“你去北京是听讲,我去北京是讲课,心理有压力呀!”格格问我:“妈妈,压力是什么?”格爸说:“压力就是妈妈很紧张。”格格:“黑猫警长吗?”格爸说:“不是,紧张和黑猫警长是两回事。”我知道,格格对紧张这个词还是缺乏感性的体验,于是说:“紧张就是有点害怕。压力就是妈妈有点害怕。”格格点头,我继续说:“就像老师叫格格上台去唱歌时,格格会害怕。是吗?”格格点头,我说:“妈妈要上台去讲话时,也会害怕。”格格恍然大悟。过了好一会,我问她:“格格,压力是什么?”格格说:“压力是妈妈害怕。”

 

让爸爸去出差

出差前一天,我在整理东西。格格突然拿来小白想妈妈的书让我讲。这本书就是讲小兔子小白的妈妈要去出差,小白的心情及爸爸妈妈如何帮助它调适情绪。

我认认真真地给格格讲了一遍,并把有些情节换成我和格格。格格很满意。我再问她:“妈妈出差回来会给格格带什么礼物?”格格说:“会带蛋糕,果汁还有巧克力。”

但是,到晚饭时间时,格格竟然说:“妈妈不要去出差,妈妈在家里陪格格,爸爸去出差。”我理解格格不愿意我出差的心情,但是,我对她说:“妈妈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做,所以一定要妈妈自己去出差才行。”格格不说话。

 

想出差的小孩

出差当天,格外婆说:“妈妈下午去出差,格格要和谁在一起?”格格:“爸爸,外婆还有外公。”因为格爸周五也出差,要周六回来。周五晚上格格只能与外婆在一起,为此,外婆特意邀请外公过来陪格格。

吃中饭的时候,格格还揶揄我::“压力就是妈妈害怕。”这孩子,总是令人好气又好笑。

下午出门前,我说:“妈妈马上要去出差了呀。”格格:“我也要去出差。”我说:“妈妈知道你很想跟妈妈一起去。但是,妈妈出差是去工作,工作的时候不能带宝宝。下次妈妈不用工作的时候再带格格好吗?”格格说:“不好。”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段无聊的对话:

我:“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你会听话的,是吗?”格格:“不听话!”

我:“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你会想妈妈的,是吗?”格格:“不想!”

我:“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你会乖乖等妈妈回来的,是吗?”格格:“不会!”

我知道,虽然格格一直跟我唱反调,其实她在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她不愿意妈妈离开。孩子的思想是最真实的,怎么想就怎么做,当她无法左右这件事的时候,虽然她需要被迫接受,虽然,她还是会听话的,会想妈妈的,也会乖乖的,但她确实不想离开妈妈。

我突然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童年,一个小女孩,多么渴望妈妈的陪伴,但是,妈妈却要工作。我知道,这是孩子必经的阶段,孩子必须学会离开妈妈,学会快乐地过自己的日子。但是,怎样让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体验到快乐呢?想妈妈不应该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情,应该让孩子品尝到分离后获得成长的成就感。我想,这是我最需要给格格。

 

做个给孩子汇报行踪的妈妈

离开家后,我就给家里打了电话,我告诉格格,妈妈心里会一直想着她,回来时给她带礼物。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心灵的抚育。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就是在一些关键时候,父母能够给予积极的引导。我可以不给老公和母亲打电话,但一定要给女儿打电话。因为我的出差对她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她的心灵最需要我的关注。

我一直很感谢我的女儿,有个女儿真好,是她的出生让我获得了新生。从她的身上,我学会了观察和发现,我学会了耐心和平和,我还学会了付出而不计回报。

每天晚饭后,我都会跟格格通话。每次,我打电话给家里的时候,都是格格接的,电话里,她总会亲切地问候我:“妈妈,你好吗?”听到她的话,我顿时精神百倍。第一天晚上睡觉前,格格又给我打了电话,得到我的安慰后,她乖乖睡觉去了。

每次打电话的时候,我都努力让自己面带微笑,我努力让自己跟随格格的思维进行对话,我相信,电话会把我的微笑传递给格格。

小时候,我外出的时候,总会及时给父母打电话汇报行踪,当我和格爸在一起后,就会向他汇报行踪,现在,我又学会了向孩子汇报行踪。当我们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时,我们的关注重心在不断地发生转变。但是,唯一不变的是,离家后对亲人的思念。自己是如此,孩子自然更是如此。我给孩子汇报行踪,孩子无疑学会了离开妈妈后如何与妈妈建立联系。

 

小蝌蚪找妈妈

第三个晚上,格格又给我打来电话,说:“妈妈,你好吗?你到底还要几天才回来?”我说:“妈妈还需要三个晚上。”可是格格对天数没有确切的概念。后来,格外婆告诉我,她开始抱着电话筒,不断地亲话筒。而我刚开始听到格格亲吻的声音,不一会儿,我就听到格格放声大哭了。看来,她还是控制不住想妈妈的情绪。挂了电话,我发愣了一会。不一会儿,老公发来信息说,用食品转移了注意力,没有关系。

第四个晚上,我接到格格的电话,她高兴极了。原来,我在地坛书市淘来的一箱图画书到了。她说要给我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我的心一下子又被触动了,怎么又是找妈妈的主题。这孩子,从小心灵就特别敏感,这一点还真像我。但我非常认真地听她讲,虽然她没讲几句,但她知道妈妈在认真听,她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我告诉她:“妈妈很快就会回到格格身边的,还会带着礼物。”格格高兴地挂了电话。

接下来的两天,格格的情绪都还好。很庆幸。

 

妈妈不是救世主

昨天晚上上火车,我就给格格汇报了自己的行踪,并说:“妈妈说过办完事了就会回来的,现在妈妈就已经上火车了。”当她得知妈妈已经上了火车,她的心里很踏实。今天早上,到杭州的时候,我又给格格打电话,我告诉她:“妈妈已经到杭州了,你吃完饭去外面玩一会,中午回家的时候就可以见到妈妈了。”快到宁波的时候,我又给家里打电话,当时格格刚从外面进门就听到电话响,跑过去就接电话。到楼下时,虽然楼道的门大开着,我还是去按了自己家的门铃。格格知道,妈妈就在楼下了。我一步步走向自己家,格格早已在家门口张望,母女相见那一刻,惊动了楼下的林林小朋友。

不得不承认,孩子比我想像得要坚强,而当妈的我却总怕她会不适应,总怕她会过不去。有时候,这可能仅仅是我们当父母的一厢情愿,离开父母,孩子的世界也许并不会逊色很多,我们,并不需要把自己想像成是孩子的救世主。

 

做个听话的妈妈

接下来,我把带的食品给格格,我自己就去洗澡。格格边吃边推开浴室门说:“妈妈,我要偷看你。”我说:“不许偷看。”格格说:“我就是要偷看。”然后贼贼的笑。我享受着女儿与我之间的没大没小。我从来都认为,我只是女儿的一个玩伴。我发现,当我妈自己定位在女儿的玩伴时,她总是愿意向我敞开心扉。

格格的中饭吃得比较多,吃完中饭,我给她讲托马斯小火车的故事,然后把战场转移到卧室,我试着用语言来描述格格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我说:“妈妈在北京的时候可想格格了,想格格的时候就会哭。”格格搂着我说:“妈妈不哭,抱抱。”我说:“有时候,妈妈觉得一个人有点害怕,因为格格不在妈妈的身边。”格格又搂着我说:“妈妈,你别怕,我会保护你的。”我很欣慰,孩子已经知道遇到这些情况怎么处理了。然后,她靠在我怀里睡着了。

 

看着孩子熟睡的笑容,我感觉这次分离无论是对格格还是对我,都是一种心理的成长。有个女儿,真好!女儿从小就感觉敏锐,我与她之间,总能够及时察觉到对方的心理变化。有了她,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死党,因此,我一直把女儿当成自己的“姐妹”,我没有希望过她以后会多少成功,我脑海当中经常出现的场景是,等女儿长大后,她会愿意与我手拉手、肩并肩,一起分享她成长过程当中的事情。

最好的教育是在孩子没有感觉到的时候去教育。我发现,每次当我把自己的想法与烦恼与孩子分享的时候,孩子反而会站在我的角度来安慰我,似乎我是弱小的,她是强大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的心灵变得越来越强大。我想,我宁愿做一个听话的妈妈,让孩子来“主宰”我,也不希望我去“主宰”年幼的格格,因为她的心灵还没有成型,一旦习惯于被我主宰,一生就会希望被人主宰。这可不是我想要的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