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好妈妈不妨“懒”一点》讲座心得
(2010-04-28 12:59:54)
标签:
转载 |
《好妈妈不妨“懒”一点》讲座心得
今天中午刚刚请《好妈妈不妨“懒”一点》的作者崔华芳给我们单位做了一个午间讲座。
在讲座的开始,崔老师引入了“孩奴”的概念。这种“孩奴”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许多父母为孩子勤快地忙碌着,为他做这,为他忙那,全副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恨不得帮孩子把身上的一切东西都背负起来,越背越多,最后把自己压成了2010年的流行趋势——“孩奴”。那么,什么样的勤快爸妈最容易成为孩奴呢? “三种心理易成就‘勤快爸妈’。”崔老师指出:第一,过度关爱孩子。每一个做父母的都非常爱护自己的孩子,但是“度”怎么把握很重要,爱孩子并不是要满足他的一切需求;第二,过度保护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棵稚幼的花草,在长大的过程中需要每一位父母的精心呵护,但是,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绝对不等于包办孩子的一切,该放手时就放手;第三,补偿心理。许多职场父母平时工作繁忙,把孩子寄托在学校、爷爷奶奶家或者托儿所,回到家中,往往会产生对不起孩子的心理,不断纵容孩子过分的要求,以补偿自己教育孩子上的失职。
在这里崔老师提到了一个观点是:勤快妈妈不一定是好妈妈,“懒妈妈”也不一定是坏妈妈!回来后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了。
这里不但告诉父母要避免大包大揽和包办代替,要为孩子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实上,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做父母的不仅给了孩子生命,也给了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权利。父母如果总是不让孩子学着照料自己的生活,不让孩子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就会人为地推迟孩子独立自主的时间,使孩子产生对父母的过度依赖感,缺乏自我决策的意识。庆幸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父母明白了培养孩子独立的重要性,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去生活,是帮助孩子学会自立,是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做人。而且从生活、处事、学习及品格四个方面,系统地给父母提供了一些“懒”招,引导父母有意识地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
在讲座中崔老师讲了一个例子是说一个孩子怕坐电梯。其实我家Tymon也有这么一个阶段,所庆幸是我们误打误撞用对了方法。
那是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事情。爷爷有一阵子教孩子《北京应急手册》,孩子知道了地震、火灾等等。但是对“万一”这个词的概念理解不是很深刻。于是,有一天我在家里烧开水(因为不喜欢饮水机的味道,总觉得会破坏好茶的味道,所以沏茶时我还是现烧开水)。儿子看到我去拧煤气炉,声音就变了,抱着我的腿不让烧水。我说为什么呀?他告诉我万一着火了怎么办。我说哪里有那么多万一?孩子不甘心。结果水没有烧成。第二天还是同样的境遇。我非常纳闷,孩子为啥如此的紧张和害怕。我不禁有点嗔怪爷爷是不是教的应急处理把孩子吓着了。第三天,我把事情和Tymon爸爸说了。爸爸表示严重关切,并说,今天你还是再烧一次吧。果然,孩子又来歇斯底里的阻挡我。爸爸过来蹲下来,和儿子平视着说“Tymon你是不是怕妈妈把壶烧干了,然后咱们家着火了?”儿子哭着说是。爸爸说,我听说你和爷爷演习过如何救火,你看这样吧,我和你一起复习一下救火的过程,虽然不会总着火,万一呢?我们让妈妈站在那里看着水,哪也不让她动。儿子迟疑一下问“万一着火怎么办呢?”爸爸说,“你看,什么叫万一呢,你学过百,一百次里面的一次叫百分之一,一百个一百里面的一次叫万分之一,就是万一。咱们双保险,妈妈还站在那里看着水呢。。。。”我说,要不咱们试验一次。为了保证让孩子体会到真实性,爸爸还特意端了一盆水。终于我把煤气灶上火打开了!他们两个有演习了一下程序,一会儿水响了。儿子喊“妈妈,水开啦”我以最快的速度把火关了。我,终于喝到了茶。儿子在以后的日子,已经知道了“万一”的概率很小,当然每次烧水他都会嘱咐我,妈妈要好好看着水。
当然后来这个“万一”也有副作用。那个小概率也是会随时有的。今天游泳小家伙跑到一米六深水区了,教练不让说,没有大人的情况不能去,万一掉下去怎么办。儿子抗衡说“哪有那么多万一,那是小概率,我不会掉下去”哭着给拖出水了。回来路上又讲解了“危险的小概率。”当然,这是后话!
不过,的确是在讲座中我也深刻体会到“放手”的重要性,和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总结起来应该无外乎以下四个大的方面:
第一,要适应周围的环境。“懒妈妈”的适时放手,让孩子有了更多的机会适应环境,独立体验。
第二,让孩子学会独立的社交,独立的自主地的品格,例如: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自律自控、自信自省……而这些做人的品格,必须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植入孩子的心灵。如果孩子学不会自立做人,那么,谁又能代替孩子呢?“懒妈妈”不是撒手不管,而是有选择、有技巧地训练孩子内心的力量,让他学会更好地为人处事。
第三,学会有主见地处事 。孩子迟早要走入社会,他的处事方式直接关系到他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功。那些凡事无主见、无法独立处事的人是不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的。因此,父母要重视孩子处事能力的培养,让孩子成为具有独立人格、遇事有主见的人。“懒妈妈”的绝妙方法使孩子能够尝试面对社会、应对问题,从而成长为一个有主见的好孩子。
第四,学会自主自觉地学习。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孩子将要不断地经历学习、工作、取得经验、再学习这样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智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这个人怎样使用他的智力。“懒妈妈”在孩子的学习上是个既亲切又睿智的老师,要想孩子学会自主学习?不妨跟“懒妈妈”学些妙招吧!
回到家本来把书给奶奶看看,儿子拿到手里,从右往左念“懒—妈妈好!”
在这里仅列举出了崔老师书中关于“懒”妈妈的行为清单
- ——孩子出现问题时
- 可以懒:妈妈不要过于批评孩子,要善于保护孩子的自尊。
- 不可以懒:妈妈要引导孩子自我反省,让孩子学会怎样去改变自己。
- ——孩子想要做事时
- 可以懒:妈妈不要过于限制孩子,哪怕孩子可能做不好。
- 不可以懒:妈妈要善于鼓励孩子去体验,提高孩子做事的积极性。
- ——孩子想探索新事物时
- 可以懒:妈妈不要阻止孩子,哪怕事情看起来有点危险。
- 不可以懒:妈妈要善于鼓励孩子感受,并教孩子规避一定的危险。
- ——孩子摔倒时
- 可以懒:妈妈不要每次都把孩子扶起来,哪怕孩子真的有点摔痛。
- 不可以懒:妈妈要善于调节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自己爬起来。
- ——孩子做自己的事时
- 可以懒:妈妈不要过于帮助孩子去完成,哪怕孩子肯定做不好。
- 不可以懒:妈妈要善于示范孩子正确的方法,鼓励孩子独自把事情做好。
- ——孩子遇到困难时
- 可以懒:妈妈不要代替孩子去克服困难,哪怕孩子最终会失败。
- 不可以懒:妈妈要善于引导孩子如何去面对,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 ——关于孩子的事情
- 可以懒:妈妈不要代替孩子作决定,哪怕孩子的决定可能会错误。
- 不可以懒:妈妈要善于放权,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地分析和作决定,鼓励孩子自己作决定。
- ——遇到恶劣的环境
- 可以懒:妈妈不要替孩子去改造环境,哪怕孩子会遭遇挫折。
- 不可以懒:妈妈要善于引导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主动去适应环境。
- ——孩子想要交友时
- 可以懒:妈妈不要代替孩子向小朋友交流,哪怕孩子有点胆小。
- 不可以懒:妈妈要善于引导孩子主动表示交友意向,积极跟伙伴去交往。
- ——孩子遇到人际矛盾时
- 可以懒:妈妈不要代替孩子去处理,哪怕孩子可能会吃亏。
- 不可以懒:妈妈要善于引导孩子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并鼓励孩子自己去处理。
- ——孩子做错事时
- 可以懒:妈妈不要代替孩子向别人道歉,哪怕孩子真的伤害了别人。
- 不可以懒:妈妈要善于引导孩子去寻找错误的根源,鼓励孩子自己向别人道歉,自己对自己负责。
- ——孩子想要某些东西时
- 可以懒:妈妈不要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哪怕孩子会哭闹。
- 不可以懒:妈妈要善于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 ——孩子自己的事情
- 可以懒:妈妈不要帮助孩子来安排,也不要强迫孩子去执行。
- 不可以懒:妈妈要善于引导孩子自己来安排并根据计划去执行。
- ——孩子遇到危险的事情
- 可以懒:妈妈不要代替孩子去挡住危险,哪怕孩子可能会受点伤。
- 不可以懒:妈妈要善于教孩子如何去预见和规避危险。
- ——孩子的学习
- 可以懒:妈妈不要过于强迫和监督孩子,哪怕孩子学习不太好。
- 不可以懒:妈妈要善于引导孩子自己去安排和管理,鼓励自动自发地学习。
- ——孩子的未来
- 可以懒:妈妈不要替孩子来设计,哪怕你设计的未来是多么的辉煌。
- 不可以懒:妈妈不妨让孩子自己去设计,让孩子自己去走人生之路。
PS:崔华芳——太阳花教育咨询中心的创办人,一直致力于引导家长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所著图书《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荣获2006年十大家庭教育图书和第七届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另有20余部针对家庭教育类的图书被引进中国台湾及韩国。被誉为“中国儿童自主能力培养工程”的领军人。同时,被《为了孩子》、《婴儿世界》、《孩子》、《家教世界》、《婴儿母亲》等多家育儿杂志聘为专家顾问,长期为遇到问题的家长提供咨询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