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无条件接纳孩子自信成功我永远爱你绘本故事崔华芳育儿 |
分类: 育儿感悟:观念决定行动 |
“你再淘气,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人了!”
“你再不好好学习,我就不要你了!”
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说着这样话,虽然我们的目的要迫使孩子不再淘气,更加听话,好好学习,但是,对孩子来说,这些话语的潜台词就是:“如果你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我就不爱你!”这样的爱对孩子来说不是真爱,而是有条件的爱。
理智的爱是无条件接纳。接纳就是接受、悦纳的意思。无条件接纳就是无论孩子是什么样的,不管孩子身上有多少优点和缺点,父母都无条件接受孩子,认可孩子并支持孩子。
有的父母只接纳孩子的一方面。当孩子表现出色时,就接纳孩子;当孩子表现一般甚至落后时,就很难做到接纳。当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时,就接纳孩子;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就很难做到接纳。
深入沟通后,乔乔妈妈描述了许多细节。原来,老师批评,家长告状,每天总被这些事情困扰的妈妈,忍无可忍,回家用鸡毛掸子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后来,妈妈曾用针扎等方式来惩罚孩子。当妈妈想到自己是优秀的教师,儿子竟然天天被人告状,实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就边打边骂:“你要是再打别人,我就打死你!我就把你从窗户扔下去!”
当我告诉她,乔乔是因为爱的缺失,才会不断询问妈妈是否爱自己。乔乔妈妈惊呆了,她终于醒悟到自己的做法导致孩子爱的缺失,从而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不断地通过攻击他人来获得爸爸妈妈的注意。
我告诉她,一定要学会接受孩子身上的问题,用赏识的眼光去引导和鼓励孩子。毕竟是教师,妈妈马上就知道怎么做了,接下来,孩子慢慢变得与人友好相处了。
不接纳必然会带着挑剔的眼光,不接纳必然会滋生埋怨的情绪,不接纳必然会出现否定的态度。当挑剔、埋怨、否定越来越强时,明明是表扬,却渗透着嘲笑;明明是赞赏,却夹杂着讽刺;明明是肯定,却表现出蔑视。这时候,所有的赏识名存实亡。
在女儿不到2岁的时候,我就给她讲了这个故事,年幼的女儿非常喜欢,有很长一段时间,她每天都会要求我讲这本书。每天,我们总要不断地进行这样的对话:
我:“如果宝宝不听话,妈妈还爱你吗?”我教女儿回答:“还爱我。”
我:“如果宝宝做了坏事,妈妈还爱你吗?” 我教女儿回答:“还爱我。”
我:“妈妈是不是永远爱宝宝?”我教女儿回答:“是的,妈妈永远爱宝宝。”
后来,女儿看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进行这个令她着迷的对话游戏,当我和她一起说:“是的,妈妈永远爱宝宝!”女儿的小脸上洋溢的是自信和幸福。我知道,她对爱的缺失已经具有了免疫力。
果然,有一次,女儿因为与我的母亲闹别扭而大哭,我母亲随口说道:“你总是这么哭,妈妈不喜欢你了!”女儿大声地反驳:“妈妈喜欢我的,妈妈永远爱我的!”当她发现我微笑着看着她时,立刻对我说:“妈妈,我下次不哭了!”我抱住了她,说:“妈妈知道了,妈妈永远爱你!”
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小时候是个淘气的人,他的父亲在向继母介绍他时说:“这就是拿破仑,是希尔兄弟中最坏的一个。”但是,拿破仑的继母却温柔地说:“这是最坏的孩子吗?完全不是。他恰好是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个。而我们所要做的一切,无非是把他所具有的伶俐品质发挥出来。”
后来,拿破仑·希尔在他的著作《人人都能成功》一书中写道:“我的继母造就了我。因为她深厚的爱和不可动摇的信心激励着我努力成为她相信的,我能成为那种孩子。”
苏联学者捷尔任斯基说过:“孩子最喜欢爱他的人……也只有爱才能培养他。当孩子看到并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他会努力听话,不惹父母生气。”拿破仑的继母正是通过这种无条件接纳孩子的真爱让拿破仑建立了安全感和自信心,建立对他人对世界的信任感,从而慢慢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