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孩子自己处理人际矛盾

(2010-03-15 13:55:20)
标签:

孩子

人际关系

人际矛盾

自己处理

情商

积极逻辑

育儿

分类: 教育咨询:太阳花教育指导

让孩子自己处理人际矛盾
  一天,翘翘从幼儿园刚回家,就满脸的不高兴,妈妈知道一定有什么问题。果然,翘翘说,班里有个小男孩站队时在她后面,总是挤她,让她很反感,她就骂了那个小男孩,结果,小男孩反而跟老师说她说脏话,她还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妈妈一听就来火了:“你怎么这么没用呀?明明是他错在先,你就不用先向老师报告呀?” 翘翘低着头,不吭声。妈妈生气地说:“行了,妈妈知道了,明天妈妈会跟你的老师说的,让她好好批评这个讨厌的小男生!”后来,妈妈虽然找了老师,但是,翘翘却遭到了其他小朋友的排挤,大家都不愿意跟她一起玩了。

 

分析:

孩子之间因为一些小事情,发生小摩擦、小矛盾是常有的事情。事实上,孩子之间发生小矛盾,也是他们在与同龄人交往中的协调、解决矛盾的一种手段。孩子通过这种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怎样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学会怎样协调,同时也学会忍耐。

因此,作为父母,应当把教会孩子处理好与他人之间的纠纷看成是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独立自强性格和提高辨别是非能力的重要时机。当孩子之间出现矛盾时,父母绝不能插手孩子们之间的小矛盾、小摩擦,而应该放手让孩子去独立解决问题,给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那么,怎样引导孩子呢?

 

建议1:引导孩子按“积极逻辑”去思考

孩子之间发生争执和矛盾是很常见的事情,大多数是无意的,父母要引导孩子按积极的逻辑去思考,从而巧妙地化解孩子心中的不快,避免孩子掉入人际矛盾的陷阱中。

比如,妈妈听了翘翘的诉说,知道这是个淘气的小男孩,并无恶意。于是,妈妈故意问翘翘:“你觉得这个小男孩是故意挤你呢?还是无意中碰了你呢?”

翘翘想了想说:“我觉得他是故意的。”

妈妈说:“是不是他想和你做好朋友,又不好意思当面说,所以就故意碰你呢?也许他想跟你学画画呢。”

妈妈的话,让翘翘的小脸又露出笑容,她说:“那我明天就去问问他,想不想做我的好朋友。”果然,第二天翘翘回来说,她和那个淘气的小男孩成了好朋友。

以后,即使是翘翘和其他小朋友有了冲突,她也会按这种“积极逻辑”去思考,从而化解了矛盾,协调了人际关系。

 

建议2:引导孩子客观分析事情

几个小孩子刚才还一块玩得好好的,可是,不一会儿就吵闹甚至打起架来。父母都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在争斗中受委屈,但又不能不让孩子在一块玩耍。

既然不能避免孩子打闹争吵,何不尝试引导孩子客观地分析事情,并学会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呢?

孩子虽小,却已经有了一点道德准则和是非观念,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时,一定要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想想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受人欺负,对方孩子为什么要打人,只有找到事情的原委,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然后,家长要引导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孩子就会慢慢学会客观地思考,并积极去化解人际矛盾。

 

建议3:教育孩子宽容待人

如果孩子和同学发生了矛盾,妈妈可以先向孩子了解情况。有些情况是孩子做错了,这时,家长要引导孩子主动承认错误。

即使有时是孩子有理,妈妈也要正面引导孩子宽容待人,而不要一味地向着自己的孩子说话。因为这只会助长孩子的愤怒,从而让孩子无法更好地化解矛盾。另外,家长的袒护会无形之中教唆孩子“得理不饶人”,或者让孩子记住“他打你,你也打他”,学会以武力解决问题,这不利于孩子将来的为人处世。

一般而言,孩子平时所受的欺负,无非就是被推了一把,被逗了一下,不大可能有很严重的伤害,父母完全没必要大惊小怪。

孩子之间的小摩擦,告状往往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还会加深两个人的矛盾。如果孩子懂得宽容待人,反而会让对方知错就改,主动维护两人之间的友谊。这种宽容他人,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是孩子所需要的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