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确对待孩子的“第一次”

(2009-11-26 11:52:30)
标签:

太阳花

家庭教育

崔华芳

正确

对待

孩子

第一次

育儿

分类: 育儿锦囊:让教育更简单

     文/崔华芳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任何事情都是新鲜的,孩子会遇到许多“第一次”。“第一次”指的是孩子第一次做一件事情,第一次产生一个行为,是一件事情、一个行为的开始。“第一次”的好坏与成败,直接关系到孩子对这件事、这个行为的信心,进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例如,第一次说话、第一次吃饭、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刷牙、第一次洗碗、第一次单独出门、第一次进幼儿园、第一次考试……
    这些“第一次”是值得父母骄傲的,给孩子的生命带来了快乐的源泉,从而激起孩子对这件事情的兴趣,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但是,有些“第一次”则让父母感到生气和愤怒,比如第一次发脾气、第一次撒谎、第一次拿别人的东西、第一次考砸、第一次打架……
    面对孩子的第一次不良行为,许多父母都感到怒不可遏,因为这些事情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许多问题。一位日本早期教育研究者在他的作品中谈到这样一个例子:如果母亲用走了调的歌曲,给孩子哼唱一千次,那么,为了纠正音调,就得给孩子播放四千次正确的歌曲录音才行。这也说明了“第一次”的重要性。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如果能在一开始就得到及时的纠正,就可以避免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
    因此,在孩子第一次做了不良的行为后,许多父母往往选择简单粗暴的方法骂孩子,甚至打孩子,希望孩子能够痛改前非,改掉这种不良行为。
    实际上,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不仅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可能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得到强化。
孩子做错事是难免的,有位哲人说:“孩子是伴随着错误长大的。”做父母的责任就是不断纠正孩子的错误,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会长大。不管是良好的行为不是不良的行为,在面对孩子的第一次时,父母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概括起来,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当孩子主动为父母做事的时候,父母要学会赏识孩子。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学走路、学说话的时候,总是进步最快,每个孩子都能够顺利地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原因就在于当时父母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非常关注,总是给孩子报以热烈的掌声。这种赏识的心态传递给孩子后,孩子就会继续努力,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由此可见,在孩子第一次做某件事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学会赏识孩子。比如,当孩子第一次帮你擦桌子,你要用肯定的目光注视孩子;当孩子第一次帮你倒水的时候,你要不忘说声“谢谢”;当你下班回家,孩子第一次为你递上拖鞋的时候,你要用自己的微笑来表现自己的感谢,同时可以抱抱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只有在父母赏识的目光下,孩子才会乐意去做第二次、第三次、更多次的好行为,正是通过不断的正面强化,孩子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其次,父母要以宽容的心态接受孩子的第一次,当孩子在第一次做事的时候,要宽容对待孩子的过失。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第一次,第一次做一件事情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就连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出现问题,更何况是年幼的孩子,他们身心发展不健全,动手能力差,做起事来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精彩的世界,他们想做一点事情,或者他们想帮大人做一点事,但是,他们总是做得不太好,尽管有良好的动机,往往把好事变成坏事。比如,孩子第一次帮父母洗碗却打碎了碗;孩子第一次帮父母做饭却把饭煮焦了。面对这种情况,许多父母就会呵斥孩子:“叫你不要洗你偏洗,现在把碗打碎了吧?快走开,我来洗!”“连饭都不会煮,真是笨呀!”
    责问的目的是想用直接的方法让孩子自我反省,但是孩子在想反省之前,往往已经在心中产生了反感及反抗的心理。因为孩子是有自尊的,如果父母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对孩子严厉责备,甚至动粗打孩子,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父母产生不满甚至是仇恨,孩子反而会有意无意地做出更多的错事来,而且,孩子就会失去尝试的勇气。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生来就会做一件事情,在第一次做的时候必然会犯错误。当孩子有过错的时候,其内心肯定会出现自责和冲突,针对这种情况,父母要抓住时机,以宽容的心态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以引起孩子情感上的重视,反而能够让孩子学会如何做好一件事情。
    有位妈妈看到孩子在洗碗的时候把碗打碎了,就和蔼地对孩子说:“没关系的,打碎一只碗算什么呀?每个人第一次洗碗的时候总是会打碎碗的,妈妈第一次洗碗还打碎了两个呢!只要你像妈妈那样抓住碗的边缘,就不会掉下来了!”边说边向孩子示范正确的洗碗方法,结果孩子把剩下的碗洗得很干净,从此再也没有打碎一个碗。
    正面教育是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当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入情入理,注意感情的沟通,千万不能讲大道理,空洞说教,引起孩子的反感。
    高明的教育方面应该是“感化→说服→感化”,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重视情感的沟通。比如,父母可以先夸奖孩子说:“你做得不错。”“你已经很努力了。” 这就是前段的感化,因为这些语言对孩子来说比较容易接受。然后父母再指出孩子失败的原因,让孩子不断进步,这是教育的目的。最后父不要别忘了安慰孩子:“如果你再努力一些,你就能做得更好!” 这样的正面教育就能使孩子自动地检讨失败的原因,减少下次犯错误的机会。

    再次,当孩子做出一些不良的行为时,父母一定要严厉地制止。
    年幼的孩子是非辨别能力差,他往往不清楚自己第一次的事情是对是错,有时候,他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往往自己还不知道,甚至以为自己做了件好事。这时,就需要父母来引导孩子,对于不良的行为,父母应该严厉地制止孩子。
    当然,严厉制止并不是简单粗暴地打骂孩子。适当的惩罚是为了让孩子有所醒悟,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不是为了让孩子难受。比如,当孩子第一次发脾气的时候,第一次撒谎的时候,第一次说脏话的时候,第一次拿别人东西的时候,父母都要严肃地告诉孩子,他的行为是不对的,好孩子是不能这样做的,同时,父母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帮助孩子把不良的行为和思想消灭在萌芽状态。
    有些父母在孩子做错事情时,习惯对孩子厉声斥责甚至打孩子,这种过分粗暴的行为只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尊受到了贬低,身体受到了摧残,而无法真正触动孩子的心灵。更严重的是,这种粗暴的行为会让孩子养成撒谎的不良习惯以及攻击他人的不良行为。因此,父母在惩罚孩子时一定要把握好度,注重警示教育,摒弃粗暴虐待,让孩子在父母和风细雨的教育下主动改正错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