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亲子沟通请求孩子语气沟通障碍崔华芳育儿 |
分类: 育儿锦囊:让教育更简单 |
文/崔华芳
一位妈妈刚下班回来,一进门,妈妈就累得一屁股坐在了沙发上,4岁的儿子见到妈妈回来了,高兴地一下子就蹦到了妈妈的面前。
“妈妈,你回来了?我今天在家里很乖,奶奶还夸我了呢!”儿子开始向妈妈汇报自己的情况。
“嗯,知道了。妈妈很累,想先洗个澡,你快帮妈妈去拿拖鞋!”妈妈闭着眼睛靠在沙发上说。
“可是,妈妈……”儿子似乎还想说说他的表现。
“什么可是不可是,赶快去拿拖鞋,我要先去洗个澡!”妈妈打断了儿子的话。
儿子撅着小嘴,很不情愿地帮妈妈拿来了拖鞋,然后跑到一边自己玩耍去了。
等妈妈洗完澡,再让儿子说说他的表现时,儿子却不想说了,只顾一个人玩他的小汽车。
后来,每当妈妈回来的时候,儿子也不再跑到妈妈跟前来说话,妈妈让儿子帮忙拿拖鞋的时候,儿子也当作没听见。有时候,儿子还会嘟囔着:“我正忙着呢,你自己拿吧!”
许多妈妈有这种感觉,自己很需要孩子帮忙做些事情,可是,孩子似乎听不懂自己的话,不管自己怎样对孩子说,孩子就是假装没听见,当作是耳边风,有时候,实在是无法逃避帮忙时,则不是故意做错,就是假装没听清楚。
为什么一件简单的事情,孩子都做不好呢?是孩子的听力有问题,还是孩子的办事能力有问题?
当然不是。事实上,孩子的听力和办事能力都是没有问题的,真正的问题在于父母请示孩子帮忙时的语气上。
大部分的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养育孩子不容易,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话,于是,在要求孩子帮忙做事的时候,父母们总是不知不觉地用命令的口气。诸如:
“快,把盆子给我拿过来!”
“赶紧把地拖一下,在磨蹭什么呀?”
“让你把桌子擦一下,你怎么还不擦呀?”
“就知道玩,也不知道帮妈妈做点事情?”
“养你有什么用,只会吃饭,不会做事!”
孩子虽小,但是,他也有独立的人格,他希望父母把他当成平等的人来对待,如果父母习惯于用命令的口气来要求孩子,孩子就会关闭与父母沟通的心灵之门。于是,沟通障碍就出现了。
那么,在请孩子帮忙时,父母应该怎样向孩子说话呢?
首先,父母要用请求的语气请孩子帮忙。
比如,父母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宝贝,帮妈妈做件事,好吗?”“妈妈今天太累了,想请你帮忙……好吗?”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一般也都是通情达理的,他们能够很愉快地帮助父母把事情办完。
其次,父母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及时表扬孩子所做的事情。
比如,父母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看你洗碗时这么认真,肯定洗得很干净!”“拖地时真仔细,一定是把角角落落都拖干净了吧?”
这样,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能够下意识地按父母所说的方向去努力,从而把事情做得更好。
最后,父母要向孩子表示感谢。
有些父母认为,让孩子做些事情,还要向孩子表示感谢,哪有这种道理。事实上,父母如果学会向孩子表示感谢,孩子也会对父母的养育表示感谢,这样,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欣赏的关系,这种关系非常有利于亲子沟通。
让我们来看看另一位妈妈是怎样处理这种情况的:
妈妈下班回来后,正坐在沙发上休息,这时,11岁的女儿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妈妈,您回来了?”
“嗯,先休息一下,有点累了。”妈妈尽管一脸疲惫的样子,但是,看到女儿的时候却依然笑得很灿烂。
“要我帮你揉揉背吗?”女儿懂事地说。
“哦,那真是太好了!”妈妈高兴地说,然后,妈妈闭上眼睛开始享受女儿的“爱心”,同时,妈妈还不忘记夸奖女儿:“嗯,真舒服,有女儿真好!”
5分钟后,妈妈睁开眼,对女儿说:“妈妈好像有些口渴,你可不可以帮妈妈倒杯水?”
“好的,妈妈。”女儿拿起杯子走到饮水机边。
妈妈慈爱地望着女儿的背影说:“我女儿真是长大了,懂得心疼妈妈,妈妈真高兴。”
女儿倒好水,端到妈妈面前,不好意思地说:“妈妈,你说什么呢?你是我最好的妈妈!”
妈妈欣慰地笑了:“为了谢谢女儿对妈妈的关心,我决定今天晚上给她做最爱吃的红烧鱼!”
“哦,谢谢妈妈!”女儿抱住妈妈的脖子大叫起来。
看着这种和谐的母女关系,相信许多父母都会感到羡慕。实际上,这种融洽的亲子关系,正需要父母迈出第一步,时时处处以身作则,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看待,请孩子帮忙时善于运用请求式的语气。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是与我们作对的,父母的尊重,往往能够换来孩子的尊重,从而使孩子更愿意与父母交流,达到亲子沟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