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妈妈要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吗?

(2009-06-23 08:59:42)
标签:

芳草凄凄

孩子

自制

延缓满足

需求

育儿

分类: 育儿锦囊:让教育更简单

   好妈妈要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吗?

         文/芳草凄凄

“妈妈,我要牛奶!”

“妈妈,我要喝水!”

“妈妈,我要糖糖!”

一岁半的格格总是一想到要吃什么,就迫不及待地让妈妈去准备,如果妈妈稍微晚了点,格格就在一边大声叫嚷,似乎在抗议妈妈的怠慢。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好长时间,每次,格格要吃什么东西的时候,妈妈总是及时满足她的要求。但是,这反而加剧了格格的欲望,每次要什么时,都变得非常急切,一旦愿望没有及时得到满足,就会大发脾气。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现在,妈妈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这样无节制地满足格格要求了。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一群孩子被带到一间实验室,实验者对孩子们说:“你们每个人将得到一块软糖,但是,如果谁能够坚持不吃掉,等到我从外面办事回来,他就可以得到两块软糖。”说完,实验者就给每个孩子分了一块软糖,然后就离开了实验室。

过了好长一会儿,实验者才从外面回来,然后给那些没有吃掉软糖的孩子分了第二块软糖。

研究表明,那些等不到实验者回来就迫不及待地吃掉了软糖的孩子,意志品质很差、受不了外界的诱惑、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长大后的性格也比较固执,往往是有什么用什么,很少有获得巨大财富的能力。而那些能够坚持实验者回来,并得到第二块软糖的孩子,意志品质坚强、自我约束力强,长大以后也不为眼前的小利益而心动,能够想方设法去获得更大的利益。

可见,延缓孩子的需求,让孩子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论是对孩子的财商,还是对孩子品格,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年幼的孩子总是不知道克制自己的欲望,在他想要吃什么的时候,他必然会要求父母给他吃。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欲望。

对于这种欲望,父母首先要分清孩子要吃的食物是需要的还是想要的。对于孩子需要的,比如米饭、牛奶等,父母可以给孩子吃。如果是孩子想要的,比如糖果、冰淇淋、膨化食品等零食,父母不用及时满足孩子的欲望。如果父母及时满足孩子的欲望,孩子不仅会养成父母就得给我想要的食物的想法,而且多吃对孩子的健康也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怎样对格格进行训练呢?格妈研究了一些教育著作,最好的办法就是:延缓满足孩子的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玩类似“软糖实验”的游戏。

例如,你的孩子非常喜欢吃冰淇淋,如果买一个冰淇淋需要2元的话,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想吃冰淇淋可以,但是,今天妈妈只能给你1元,明天我再给你1元,你再去买来吃好吗?”当然,孩子们往往会急切地想得到冰淇淋,这时,你不妨给孩子设定一个巨大的诱惑,比如:“如果你能坚持到明天再去买冰淇淋吃,我将在后天再给你2元钱。”

一位5岁的小女孩非常喜欢芭比娃娃,每次去商店总是要求妈妈给她买好几个娃娃。这天,妈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妈妈对孩子说:“今天,我带你去商店,你只可以看看芭比娃娃,选中其中一个,然后我每天给你5元钱,等到你攒起来的钱够了,我们就把你看中的那个娃娃买回来。如果你今天一定要买娃娃,我就不带你去商店了,也不给你买娃娃。”结果,孩子同意了妈妈的要求,在一个月后,女儿高兴地买回了她梦寐以求的芭比娃娃。

当孩子不能立即得到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时,他们就会被迫接受这种限制。这时,孩子往往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适应这种感觉。例如,孩子想一天吃完一罐糖果,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只能每天吃5颗,我知道你觉得不舒服,但是,如果你答应每天只吃5颗的话,我将再给你买一罐,如果你一天吃完的话,我再也不会给你买糖果了。”

让孩子学会等待的训练可以有许多形式。对于年幼的孩子,比如,03岁的孩子,我们可以用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进行训练。

 

训练1:吃东西的等待

当孩子想要吃东西的时候,父母不要着急地把食物拿到孩子面前,可以故意延迟一下给孩子,也许孩子会大哭,但是,你千万不要心疼,这是孩子必须经历的过程。

当然,在这个延迟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做一些其他事情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抱抱孩子,给孩子放一首他喜欢听的歌曲,让孩子在短暂的等待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感。

 

训练2:外出玩耍的等待

当孩子想要出去玩耍的时候,父母可以对孩子说:“你先喝一杯牛奶,等妈妈做完这些事情就带你出去。”或者,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宝宝先给妈妈念一首儿歌,你念完儿歌,妈妈就带你出去玩。”

如果孩子希望去公园、动物园游玩,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妈妈只能星期天带你去,你看,这里有3个苹果,你每天吃一个,吃完苹果那天,妈妈就可以带你去公园了。”

 

总之,父母要通过适度的情绪指导和利益的诱惑,让孩子明白,有些欲望并不需要当场就得到满足,每个人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做一个自制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