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杜文子
杜文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86
  • 关注人气:8,0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谜之朱棣:朱棣为何拒绝与建文帝“割地求和”

(2018-10-31 00:23:31)
标签:

建文帝

历史

明朝

分类: 还有这种历史

朱棣为何拒绝与建文帝“割地求和”

在整个“靖难之役”过程中,建文帝好多次向朱棣提议“息兵求和”但都被朱棣巧妙有力的拒绝了。

嘀笑皆非:建文帝的“求和缓兵计”破产

叔侄大战初期,燕军威胁济南城,为了能使守城的大将军铁铉赢得喘息机会,建文君臣苦苦思索,想到了用“求和”作缓兵之计,以麻痹燕军。尚宝寺丞李得成自告奋勇,愿意北上传递信息。

李得成风风火火从南京到济南后,颇费周折见到了朱棣。朱棣听明了李得成的来意,当场就轻蔑地说:议和息兵可以,但朝廷要拿出诚意来,“清君侧,诛奸臣”,恢复“祖制”,我本是亲王,富贵到了极点,但皇上受奸臣蒙蔽,残害皇家骨肉,我是为了求生,才起兵的。

朱棣依然装作很可怜、很无辜和受迫害的样子,与建文朝廷的议和使者大玩太极,接着他就突然强硬了,要求将朱元璋时代的一切都给恢复起来,为被废的藩王平反昭雪,废除建文新政,等等。这些要求,意味着建文帝所做的一切都是错的,甚至是违背祖制的,再说下去就是建文帝当君主是不合格的、不合法的。朱棣的口气越来越硬,当然他有资本才这么说的。说实在的朱棣这一路上还没有大的失手,他正颐指气使和踌躇满志呐,哪可能会接受议和。

死马当活马医:好心的郡主遇到了不依不饶的朱棣

朱棣占领扬州后,苏北地区官吏纷纷归降朱棣,不久,燕军在镇江集结,整个长江上铺天盖地全是燕军旗鼓,直逼建文心脏——南京。

面对这种危急的情况,建文帝听从了方孝孺的建议,去跟朱棣谈判,割地求和,以拖延时日去招兵买马,准备用长江天堑跟燕军决战。建文帝决定让姑姑庆城郡主去燕军军营里去议和。

庆城郡主跟朱棣是堂姐弟的关系。听说庆城郡主来了,朱棣赶紧笑脸相迎,进屋后就对着郡主大哭,郡主也跟着哭。

朱棣问堂姐:“周王、齐王两人现在何处?”郡主说:“周王被废,齐王被囚。”听到这里,朱棣哭得更加“伤心”,几乎不能自已,少不了被人劝解一番,这才停止哭泣。郡主见到堂弟情绪稳定了,她也控制住自己,说起一些家长里短的话题,说起了家族,也说到了当今的朝廷,然后一五一十地将建文帝的割地求和想法提出来。不曾想,朱棣听后恶狠狠地从牙缝里挤出几句无懈可击的话,他首先讲自己造反是奸臣所逼,没有其他企图。至于拒绝割地,他说的更滴水不漏:老爸给封的地尚且不能保全,还指望什么割地?接着他说,自己到京城除去奸臣后,就拜谒孝陵,朝见天子,豁免诸王之罪,然后回北平乖乖做藩王。朱棣的这番说辞一方面将自己打扮成孝子贤臣,一方面拉近与兄弟们的关系,通过堂姐的嘴巴去转告,比自己做宣传效果还要好,同时为麻痹建文帝,他给了一个“定心丸”:我朱棣没别的奢望,只求除奸臣,复祖制。最后,他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建文帝求和的目的就是缓兵之计,等待远方援兵到来。

郡主听后默然,什么也没说。但她毕竟是受人之托而来,再加上内心可能也明白他们叔侄之间的恩怨症结,自己回去总得能交代的过去啊,于是临别前就跟朱棣说:“此次前来,还受众弟妹之托,都是一家人的事,军马不要过江,回去算了。”

郡主这番话是倾向于保护建文帝的,朱棣听完恼羞成怒,开始暴露出杀机。朱棣说自己要做第二个周公,要是谁不答应的话,就别怪自己不顾兄弟亲情了。

这番话杀气腾腾,庆城郡主岂能听不出朱棣的狼子野心,面对这样的求和结果,郡主只好赶紧告辞,朱棣不愧是心理战的老手,知道那些狠话起作用了,回头还得揉一揉,于是换了口气说:“帮我给那些兄弟姐妹们带话,我很思念他们,也为我谢谢皇上,我跟皇上是至亲,别让他再被奸臣蛊惑了。”

庆城郡主回去后,将事情经过告知建文帝,建文帝吓得六神无主,只能寄希望于依靠长江天堑来挽回颓势。

最后一搏:朱棣深谙诡辩术,离间建文帝与诸王关系

由于建文帝误让叛徒陈瑄掌管长江水师,燕军没废太大劲就渡过了长江,随后,建文朝廷的最后一道防线镇江也被燕军占领,接着燕军继续西行,南京危矣。

建文帝又向方孝孺问计,方孝孺说让南京城里的诸藩王分守南京各城门,并迅速派出议和代表去燕军所在地龙潭谈判,争取时间,等待各地勤王兵的到来。

建文帝觉得再求和不靠谱了,上次庆城郡主被朱棣撅回来了,再去议和哪那么容易。方孝孺说总得试试吧,可是皇家亲戚谁都不愿意当议和使者。对了,李景隆,他跟朱棣打过仗,但都是败仗,有人说他跟朱棣有暗中勾结,或许正是这样的原因,朱棣还能给他一个面子。于是曹国公李景隆便被派去龙潭,仍以各地求和为由,去探探朱棣的虚实。

李景隆见到朱棣,立即趴在地上不断磕头,朱棣看到他这熊样,有点莫名其妙,便问你们几个来干啥的,李景隆道明了来意,朱棣的回复跟上次没啥新意,若说有不同的话,那就是这次朱棣多了一个对天发誓,但发誓管什么用啊。对于李景隆来说,自己本来就是手下败将,如今人家又有问鼎京城之势,李景隆便不敢再去问什么了。只好灰溜溜地回去南京,向建文帝作了汇报。

建文帝听后,心想朱棣是铁了心要来夺位了,他不甘心坐以待毙,便问李景隆该咋办,李景隆说,既然朱棣索要黄子澄齐泰等奸臣,那就给他呗,给了他可能就退兵了。事情到了这地步,李景隆还在忽悠建文帝。可建文帝也是走投无路,只好让李景隆再去趟龙潭,让他跟朱棣说:“黄子澄齐泰等人不在京师,等抓到了就献给燕王。”

李景隆听后,心里明白,这是建文帝在忽悠朱棣,他更明白朱棣不是好忽悠的,于是心生顾虑,最后慢吞吞地请求建文帝:“上次燕王拒绝了我,我面子不够,最好派几个亲王一起去,或许朱棣看在亲情上会答应求和。”建文帝觉得有道理,于是派谷王朱橞、安王朱楹与李景隆一起去议和。

见到朱棣后,皇家兄弟互相寒暄问候,诸王趁着朱棣心情好的时候赶紧将自己的使命说了,朱棣听后脸一板,说:“诸弟试谓斯言当乎?否乎?伪乎?果出于君乎?抑奸臣之谋乎?”

朱棣既是心理战的大师,又是个巧舌如簧的高手。他明明知道这是建文帝派来的议和使者,却硬是装作自己对这事的疑惑,说着说着引向了他的造反大旗“清君侧”上,而且提醒诸王,你们曾经也是建文帝削藩打击的对象啊,这样一来朱棣就能将自己的“统一战线”给建立起来了。

朱棣这番话语的效果十分明显,后来朱棣打到南京,为燕军打开城门的正是李景隆和谷王朱橞,即“金川门之变”,这直接导致了建文帝的失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