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明朝明英宗 |
分类: 还有这种历史 |
土木之役:明英宗亲征瓦剌,为何会遭遇团灭
说到有明一代大明输得最惨的战役,“土木之役”算是一个。由于瓦剌对大明边境的骚扰与侵犯,明英宗在“父师”王振的撺掇下,执意要御驾亲征。然而在边关连连告急之时,亲征的明英宗却一直在做甩手掌柜,而狗屁不通又刚愎自用的王振则成了总指挥,真是太扯了。
更扯的是,明英宗的御驾在正统十四年七月十六日从京师出发,半个月后到了大同,可是明英宗一看大同危机重重,突然改了主意:不搞亲征了。那就老老实实回去啊,走紫荆关回京又安全又快,偏不,王振为了让皇帝到他老家溜达溜达,非要走又危险又耗时的居庸关。
辗转数日后,英宗车驾自大同到了宣府,悲剧就从这里开始。宣府不仅是北京的西北大门,也是漠北瓦剌南侵所要冲击的头道防线,毫无军事经验的年轻皇帝跑到这个地方简直太危险了。可王振为了显摆自己,搞了一些有的没的社会活动,导致亲征队伍在那里耽搁了3天。
正当要拔营回京的时候,有夜不收(明代侦察兵)来报:也先率领的骑兵已经追来了,且袭击了大明军的后部。英宗赶紧下令让恭顺侯吴克忠去断后迎敌,可敌军实在太多了,杀一批,又来一批,终因寡不敌众,战死疆场。由此,大明御驾亲征队伍后部溃散殆尽。
吴克忠死后,英宗又让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率领40000人去抵抗瓦剌军,由于大军贸然前进中了埋伏,被瓦剌军队两面夹击,40000人俱战死,太子太保、成国公朱勇也死了。
在这间隙,明英宗赶紧离开宣府,来到了土木堡,距离怀来县城尚有20里路。当时随征众臣向英宗建议:御驾应趁着天色不亮的有利机会赶紧前行,进入怀来县后就可凭城而守,以防不测。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明英宗的“父师”王振却在发脾气,因为他有2000余辆随行辎重尚未赶到,怎么说走就走了?于是他当即拒绝了众臣的建议,忿恚而令:扎营于土木,等待后面的随行辎重赶上来再说。
要说那时御驾亲征扎营这档子事还挺有讲究。为了安全起见,每天晚上扎营前,先由司设监太监吴亮勘察地势,然后再作定夺。而这次御驾到达土木时,正值明军军事失利、王振“惭恚”之际,气急之下的王振毫不犹豫地将土木当作了驻营地。殊不知土木这个地方十分特别,它地势高耸,又为瓦剌追兵进军之要冲,且旁无水泉,可能是当时当地最为糟糕的驻营地。可人家明英宗的“父师”下令了,又有谁能改呐。走了将近一夜夜路的大明军中将士现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最为基本的生理需求——喝水。土木高岗没水,赶紧打井。可令人极度失望的是,打了二丈多深还是没见一滴水。这下如何是好?这时军中突然有人出来说话了:“听说向南走15里,那个地方有河。”众人听到这话后纷纷向着南边涌去。不一会,大家都耷拉着头回来,因为那条河已经被瓦剌占领了。本来就人困马乏,现在连水都喝不上,干渴难熬,一天一夜犹如一年,大家都难受死了。因此士气更加低落,军队战斗力削弱。而就在此时,也先率领的瓦剌骑兵已循迹追到,分兵数路,对大明军形成了包围圈,并由土木旁边的麻峪口向内逼近。负责守卫麻峪口的都指挥郭懋看到犹如蚂蚁一般的瓦剌骑兵,什么也顾不得了,只有拼死作战,拼杀了整整一夜,到天亮时却发现敌人愈发增多。还没让郭懋想明白,这到底是这么一回事,只听得四面八方都是瓦剌骑兵的喊杀声。不用说,敌人开始全方位进攻大明军了。大明军四面楚歌,不堪一击。
就在八月十五中秋节也先发动全面围攻大明御营这个关键时刻,昔日作威作福不可一世的明英宗顿时感到末日将至,怎么办?做最后的努力——命令手下将士拼死往外杀出一条生路。可这里三层外三层的瓦剌骑兵围着,大明军想要冲出去比登天还难。就在这生死攸关之际,也先却派人来请求议和。走投无路的英宗听说要议和,就如抓到救命稻草似的,毫不犹豫的让人写诏书表示愿意和好。王振一看不用打仗了,心里美得很,下令让全军将士转移到有水之处,先解决下饥渴问题。将士们接到命令后立即开始忙碌起来,而就在这时,躲在不远处密切监视明军一举一动的瓦剌首领也先看到明军军营里一片忙乱相,感到火候到了,于是一声令下,几万个瓦剌骑兵从四面八方向大明军杀奔过来。杀就杀吧,可人家也先可谓是一流的军事家,他老早就教好了将士们,不仅要在军事上击溃明军,更重要是在心理上打垮对方。这下可好了,明军周围到处是大刀砍人的瓦按了骑兵和此起彼伏的喊杀声以及“解甲投刀者不杀”的口号声。闲散已久的大明官军哪见过这等阵势,保命自顾都来不及,更别提取智慧军队了,于是“兵士争先奔逸,势不能止”,“众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宦侍、虎贲矢被体如猬”。明朝“官军人等死伤者数十万”。
那个猪队友王振也死了,一说是死于战乱,一说是被护卫将军樊忠锤死。而明英宗也成了光杆司令,可能是从小就跟老奶奶张皇太后学过佛,孤家寡人明英宗找了个地方打起了坐,故作淡定。不久被几个瓦剌兵带走了。
比明英宗更可悲可怜的是,在这场亲征战役中,数十万大明军成了孤魂野鬼,大约有五六十号随驾朝臣也成了这场无厘头的惨败战争的殉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