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朝皇家内乱:朱植的混蛋儿子们

(2018-06-06 13:16:09)
标签:

历史

明朝

朱棣

分类: 还有这种历史

明朝皇家内乱:朱植的混蛋儿子们

明朝的第一代辽王朱植是朱元璋的第15个儿子,洪武十年生,与建文帝朱允炆同岁。洪武十一年被封卫王,二十五年改封辽王,二十六年就藩辽宁,史书说他:“(朱)植在边,习军旅,屡树军功。建文中,‘靖难’兵起,召植及宁王(朱)权还京。植渡海归朝,改封荆州。永乐元年入朝,帝(朱棣)以植初贰于己,嫌之。十年削其护卫,留军校厨役三百人,备使令。二十二年薨。子长阳王(朱)贵烚嗣。”

朱贵烚继承辽王之位时,辽府上下并不太平。先是父王朱植因在建文时代很听朝廷的话而得罪了起兵造反的朱棣(靖难时,朱植是唯一忠心建文的藩王),朱棣上台后从不给辽王正脸看,且多方打压。倒霉的朱植在晚年偏偏又摊上了两个混蛋儿子,一个是远安王朱贵燮,另一个是巴东王朱贵煊,两人都是庶出。根据祖制,庶出子孙基本上都是无缘继承王位的,当然这是一般情况下而言的;如果王府发生了谋反一类的重大犯罪活动,那情势就有所改变了,很有可能老藩王及其世子要被废为庶人,而告发者不仅不会受到牵连,还有可能受到当朝皇帝的特别礼遇。远安王朱贵燮和巴东王朱贵煊这两个混蛋的如意算盘就是这么打的。永乐晚年,他俩联合起来向朝廷上告,诬陷自己的父亲朱植有异谋。其实那时皇帝朱棣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他估摸着自己来日不多,便悄无声息地做了一番处理,随后便是永乐二十二年五月,老冤家、亲兄弟朱植暴卒。

朱植薨世的消息传出时,只有监国的朱高炽“遣官致祭”,而远安王朱贵燮和巴东王朱贵煊两人只想与一生走背运的藩王老爸朱植划清界限,故而干脆连他老人家的丧葬活动也不参加了。哪知不久朱棣死于北征途中,以“仁孝”治国的朱高炽即位,在听说这两个王八蛋郡王居然连自己的父亲葬礼都不参加的消息后,十分恼怒地下令,将两郡王废为庶人。

新辽王朱贵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继任辽府之主的。他也不是省油的灯,在辽府干了不少缺德事且又与弟弟衡阳王不和,衡阳王及母亲偷偷向朝廷上告朱贵烚的不轨之事。那时当政的是明宣宗朱瞻基,他听说后立即致信给辽王朱贵烚,把他斥责了一通,让他跟兄弟好好相处。

鉴于朱瞻基的威势,朱贵烚接信后似乎消停了一阵,但没多时,朱瞻基死后八岁的朱祁镇即位,朱贵烚觉得有机可乘,天子年幼好欺,就以辽府内人口繁衍迅速为由,让朝廷给自己加工资。但是明英宗在辅政大臣的指导下,拒绝了他的请求,而且还对他昔日不轨行为和辽府属僚失职行为进行了指责:“简王(辽简王朱植)得罪朝廷,成祖特厚待,仁宗朝加禄,得支二千石。宣宗又给旗军三百人,亲亲已至。王(指朱贵烚)素乖礼度,府臣不匡正,顾为王请乎!”

但是朱贵烚依然我行我素,他听人说沣州蜀王朱椿的小儿子华阳王墓园内的竹果长得很好,就让人带了一群骑兵去给人摘了几车(朱贵烚所在的荆州离沣州不下300里)。没几天,他觉得抢劫的瘾还没过够,又让人去华阳王墓园走了一回,这次把人那里折腾成秃子了。明英宗知道这事后,立即给朱贵烚发去敕书,让他好自为之,并严加惩罚那些犯事的下人。

朱贵烚依然对朝廷的警告不当回事,随后他又听说在荆州的朝廷驻军里有个叫姚关爱的军士的媳妇很漂亮,马上让人抢了来。明英宗听了后令人去严查,这时朱贵烚开始慌张了,觉得是自己府内出了内奸,便把府内一个叫杜术的长史给打死了。

长史虽是王府属官,但也是朝廷命官,你藩王再厉害,也不能不做请示就将人弄死啊。十分恼火的明英宗又给朱贵烚发出敕书,大骂了他一通。只是从祖制角度说,不犯有特别的大罪,不会轻易废黜藩王,但明英宗的愤怒是可想而知的。

可是朱贵烚还是继续作恶。衡阳郡王是朱贵烚的同父异母弟弟,自朱植死后,这哥俩的矛盾急剧恶化,新辽王朱贵烚仗着自己的权势,经常虐待衡阳郡王母子,衡阳王母子受不了,就向明英宗告状,告得次数多了,流言也就起来了,朱贵烚心头这个恨啊,便下令与衡阳王母子“绝其往来,亦不容谒家庙,悉拘其左右使令之人,至薪米无给,或忍饥终日”。但是因为朝廷找不到处理这类难事的祖宗家法,很为难,而且朱贵烚毕竟是明英宗的叔祖。

于是在辅政大臣们的指导下,朝廷派出与老辽王朱植辈分相同的、朱元璋的小女儿宝庆公主的丈夫赵辉去荆州“特召”朱贵烚回京,把他所犯的各种罪行一一列出,然后由言官们出来弹劾。朱贵烚只能认罪。但该怎么处置他呢?

明英宗把这事交由皇家诸王公议,宁王朱权建议“其罪当刑,于法无赦”,但明英宗还是依照祖上规定“(藩王)虽有大罪,亦不加刑,重则降为庶人。”随即削去了朱贵烚的王爵,废为庶人,令他去荆州给老辽王朱植守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