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萧峰之死:因不愿做一个多余人

(2017-08-02 09:23:37)
标签:

金庸

萧峰

分类: 金庸的刀与情

萧峰之死:因不愿做一个多余人

大家可以关注新浪博客APP“金庸武侠世界”主题,欢迎金迷来投稿交流。

初看《天龙八部》,我对萧峰的死有着深深的不解,认为耶律洪基既然已经答应退兵,有生之年不再攻宋,那他又何苦自杀呢,正如金庸在最后一章中所写的:萧峰死后,许多人低声议论:“两国罢兵,他成了排解难纷的大功臣,却用不着自寻短见啊。”,“他虽于大宋有功,在辽国却成了叛国助敌的卖国贼,他这是畏罪自杀。”,“什么畏不畏的?乔帮主这样的大英雄,天下还有什么事要畏惧?”既然天下都没有萧峰畏惧的事了,他又为何选择自杀这种“懦夫”的行为呢?对此金庸并未在小说中直接做解释。

 

我认为萧峰之死是因为他成了一个尴尬的多余人,世界之大,已没有了他的立锥之地。有人说,萧峰在大宋和辽国待不了,那他可以去西夏和大理啊,西夏驸马虚竹和大理皇帝段誉可是他过命的兄弟啊,萧峰去了那里,还不是吃香的喝辣的,但是,在大宋生活30多年,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萧峰必是无法接受那种毫无意义的安逸生活。

 

鄙人不才,觉得萧大王自尽有大约以下几点原因:

 

一,直接原因。耶律洪基在答应退兵后对萧峰说了一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话:“萧大王,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指日可待。”虽然萧峰消除了一场会死伤无数的战争,但他“胡生汉养”的尴尬身份让他无奈的成了契丹的罪人,作为契丹人,他无疑已经背叛了自己的国家,更被侮辱为是要获取高官厚禄,其实,他早已贵为辽国的南院大王,若真贪图富贵,又何须去积贫积弱的大宋那里,但契丹人不会管这些,叛徒就是叛徒,萧峰这样的英雄怎能当叛徒?或许只有一死,才能堵住世人之口。因此萧峰只能悲恸地说:“萧峰是契丹人,今日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为了给契丹人一个交代,他只能以箭穿胸而死。

 

二、情感原因。萧峰错手杀死了自己最爱的人,阿朱的死一直是萧峰难以解开的心结,那个曾在自己被世人当做“契丹狗”时对自己仍不离不弃的温情女子,那个曾与自己约定一起到塞外放羊牧马的俏丽佳人,却死在自己的手里,这该让他多么的痛苦。其实,在阿朱死后,萧峰就用手挖了两个并排的坟墓,用一个竹牌写了“契丹莽夫萧峰之墓”,另一个写了“阿朱之墓”,打算随她而去,可谓万念俱灰,肝肠寸断。对阿朱的亏欠,萧大王一直耿耿于怀,心存愧疚。若在尘世无法厮守,那就到黄泉再续缘分。萧峰的死,是文学创作中对爱情悲剧美的深刻表达。

 

三、性格因素。萧大王一直是个正直侠义的人,名节就等同于生命。在杏子林中,萧峰得知了自己是契丹人的身份后,辞去了丐帮帮主一职,并断刀立誓:不杀一个汉人。然而,为了给重伤的阿朱治病,在聚贤庄,面对中原武林人士的围剿,萧大王被迫出手大肆横杀一气,不知死伤多少人,这显示了萧峰豪迈刚烈的一面,在大杀了一通后,他善良亲厚的一面又被唤醒,即刻收手,决定任由他们处置自己,若不是父亲萧远山救走萧峰,恐怕那时他真就死掉了。虽然,萧峰已经与他们喝酒绝交,但是亲手杀了那么多人,萧峰又怎忍心,但为了阿朱,他又只能去杀。为了偿还身上所背负的血债,萧峰也只能一死,以给汉人一个交代。

 

四、心理因素。父亲萧远山被少林的扫地僧度化,出家为僧,潜心修行,萧大王在少林寺门口跪了七天七夜都没能与其相见,父子之情已成昨日。遁入空门的父亲有了着落,也让萧峰心中少了一份牵挂,如今,世上再也没有什么值得萧峰留恋,在失去了生的趣味之后,萧峰就可以坦然轻松的赴死。我想,如果父亲没有去当和尚,萧峰死的可能性会很小。

 

五、其他因素。还有一些原因导致了萧大王的自杀,萧峰与耶律洪基结拜为兄弟,曾经一度对其惺惺相惜,但是,却又不得不兄弟反目,这同样对其精神带来一定打击。还有,即使萧峰不死,那他以后有何去何从?似乎成了一个多余人,哪里都不再需要他,哪里都有着痛彻心扉的记忆,英雄无用武之地。再者,当年雁门关的仇恨也已被圆满的化解,心里没有了往日的负担,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

 

萧峰就是萧峰,大英雄就是大英雄,虽死犹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