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杜文子
杜文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957,241
  • 关注人气:8,0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代宗易储风波:英宗之子被废

(2017-07-31 21:30:21)
标签:

历史

明朝

明代宗

分类: 还有这种历史

明代宗易储风波:英宗之子被废

明代宗是明朝迁都北京后,唯一没葬入十三陵的皇帝。这源于他当皇帝后对明英宗父子的排挤,特别是废掉英宗的儿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说起“土木之变”,绝对是影响明朝生死存亡的一场灾难:明英宗朱祁镇亲征蒙古被俘,北京城处于异常危险之境地。这时候,朱祁镇弟弟朱祁钰临危称帝,是为明代宗,在“救时”之臣于谦的帮助下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但是,随着大明局势的稳定,明代宗心里越来越别扭,因为现在的太子是英宗的儿子朱见深。自古以来,哪个皇帝不想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可我朱祁钰却要传给侄子,我现在那么努力、那么勤奋,都是在为别人作嫁衣裳。这么一想,代宗愈发感觉自己被人算计了,是个早晚出局的备胎。

于是,代宗就想把英宗的儿子废掉,另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然而,易储就是动了国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代宗要易储,必须要跨越三道大关:

其一,皇统关。依照中国传统社会嫡长子继承制规则,朱祁钰本是没机会当皇帝的,要不是皇兄被俘了,他只能做一辈子的郕王。现在他当了皇帝,以传统的皇统而论,死后得将皇位传给皇兄之子,而不应该是他自己的儿子。虽然宫里很多人都知道俘虏皇帝朱祁镇并非产于正宫,与朱祁钰彼此彼此,加上英宗当不好皇帝,而代宗上台后不仅打退了蒙古,还让大明有了“中兴”气象,因此代宗有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的想法并不为过。但是,这话虽有道理,可就是不能说出口。

其二,太后关。英宗被俘后,代宗即位之前,从自身利益考虑,孙太后急吼吼立了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代宗若要易储,孙太后这一关不得不过。

其三,面子关。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谦虚,哪怕是厚颜无耻的篡位君主,一旦掌权,他总要“谦让”一番,与心腹和犬儒们一唱一和玩几次劝进和辞让的游戏,最终说应全国臣民的要求,本人勉强出来当一回皇帝。对于代宗来说,他不能不顾全国人民的面子,自己出来说,我的儿子就该当太子。所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有人主动提出易储请求。

就在代宗焦虑之时,宫中太监王城、舒良等人看出了主子的心思,他们悄悄地说:要想办成这样一件大事,最重要的是把内阁的阁臣搞定,只要近侍廷臣不反对,事情就成了。于是,代宗不断赏赐一些重臣,“以缄其口”。

见到阁臣们都接受了赏赐,代宗意识到这事有戏,但是戏是有了,谁出来挑头来唱呢?等了一个月多,就是没人率先出来提出改立皇储,因为毕竟谁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原则,谁就是乱臣贼子。对于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阁臣来说,即使再听话,也不敢在大是大非上犯浑。

但是,代宗运气不错,一个叫黄竑的人及时上书解了其心中忧虑。黄竑为了夺取广西思明府土官知府的位子,将哥哥一家给杀了,不料事情败露,黄竑被下了大狱,其手下千户袁洪为解救黄竑,便以黄竑的名义给代宗写了“永固国本事”的奏疏,恳请皇帝另立东宫。

接到奏疏后的代宗高兴极了,不停地说:“万里之外,乃有此忠臣”。便下令放了黄竑等人,并召集官员来讨论易储事宜。

当时朝中大臣见到黄竑的易储奏本后十分惊讶,众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很长时间都没议出个结果。第一天不成,第二天接着议,可大家还是不知所措,也不说赞同,也不说反对。这时司礼监太监兴安受不了了,立即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易储奏疏走到大臣中,厉声说到:“此事今不可已,不肯者不用签名,尚何迟疑之有?”意思是,今天这事你们哪个不同意的,就不用签名,没啥好迟疑的。可能礼部的胡濙年纪大了,不想摊事,于是在场的91位文武大臣在胡濙等人的带领下联名上奏:“父有天下,必传于子,此三代所以享国长久也。”

代宗要的就是这个结果。拿到群臣的联名奏疏后,朱祁钰赶紧吩咐内臣,将此事上报给孙太后。

虽然孙太后很不情愿让自己的老情敌吴贤妃生的儿子的儿子来当太子,但易储奏疏就在眼前,还能怎么办,只能同意了。

就这样,朱见深被废除,朱见济北立为太子。但是,这个朱见济是个短命鬼,他当太子一年多点,就一命呜呼了。代宗闻此噩耗,悲痛欲绝,毕竟代宗就这一个儿子。

本来代宗是个不错的皇帝,他使得前十年宦官瞎搞的局面得以改变,后世史学家大都评其为“英主”,但自从朱见济死后,代宗彻底堕落了:新太子去世,不少大臣纷纷上书,劝说代宗另立太子,言外之意,当皇帝是命中注定的事,只有英宗的儿子朱见深有这个命。刚刚遭遇丧子之痛的代宗听了这话,勃然大怒,将这些大臣都打入大牢,施以酷刑,好几个体质差的都被活活打死了。

正是由于代宗对大臣的排挤,才爆发了“夺门之变”,明英宗得以复辟。而此时的代宗由于重病在身,很快就咽气了。

朱祁钰庙号“代”,可见其就是个代理皇帝,但是,朱祁钰在位的八年对明朝的贡献还是值得肯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