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清朝乾隆历史 |
分类: 皇帝奇葩事 |
乾隆皇帝为何说来世愿做盐商
清代的盐商,从康熙以来,就以豪富著称。朝鲜人安岐(曾是康熙朝重臣纳兰明珠的家仆,后来明珠抬举他做了盐商),因承包长芦盐,财富无算,单就他收藏的书画来说,现在都列入国宝,可谓富可敌国,大画家王石谷,就是专门替他审订书画的。
到了乾隆时代,扬州盐商享受之奢侈,更不是一般王侯可及。
乾隆皇帝曾叹息:“愿来世不投生皇帝家,只投生扬州盐商家更好。”
乾隆南巡扬州,整天在盐商家玩乐,他们日掷万金,陪伴皇帝在园林私邸中吃喝游耍,乾隆回京,还敲诈他们不少财宝文玩,他们也绝无吝啬,因为得到皇帝的光临,这家盐商自然身价百倍,买卖是毫无问题,花去的,便可以十百倍捞回来。
若是读一下《扬州画舫录》,就可想象盐商们的园林府第有多豪奢。
在道、咸年间,广州有一家叫海山仙馆的名园,属园中之冠,是广东盐商潘氏旧业。潘氏富于资财,《河廊笔记》中说,仅仅一池塘,就大约百亩,临池一座很大的厅堂,“左右廊庑回缭,栏盾周匝,雕镂藻饰,无不工致”。池中一台峙立,台中作乐,音出水面。东有白塔,西北一带高楼层阁十余处,真水真山,衬以楼阁,这座名园,久已为粤人所乐道。
潘氏在声色之余,亦收藏金石书画,刻有《海山仙馆丛书》及《海山仙馆丛帖》。由于潘氏交往甚广,当时达官名士之手迹所存甚富,其不但保存一代名人墨妙,如林则徐退还潘氏雇募福建兵丁三百名之捐款手札等,且深具史料价值。
后来潘氏旋以盐业经营失败,所欠官税甚多,海山仙馆没入官府拍卖,由于价高,竟没有人买得起。一说以“开彩法售之”,每票三分银,共三万票,很快售空,有一个塾师中了奖;一说由巨户三家承受,每人各得土地园宅三分之一。
盐商之富,可见一斑。
说到盐商,就要说一下盐官。
乾隆时代的盐官,“上靠官僚”(京中大官甚至皇帝),“下靠奸商”,一年少说百十万两银子到手是不难的,皇帝每次南巡,鹾使(盐运使)的报销比总督巡抚还要多;乾隆的岁时寿诞、贪相和珅的无厌索求,都给两淮盐官以沉重负担。
乾隆多次下江南,盐官多次遭灾。他自己有时也通过盐官去敲诈盐商。盐官在扬州,享受盐商的饮食歌舞,苞苴奉献,那是不在话下的。
盐官的官职不大,但收入不少。直到民国,点放到扬州当几年盐务,便可享一辈子福,在清朝他们出入乘舆,和州府以上大官不容易区别。
有一位盐官出门,被一妇人拦车告状,告她的丈夫偷娶外室。那盐官却也幽默,笑道:“娘子,我管的是人家吃盐的事,却不管人家吃醋的事。”
有一位名妓,向来以淡妆素服、诗画琴棋博得文人名流颠倒,可是为势所迫,嫁了个盐商,于是有人作诗送她:
淡罗衫子淡罗裙,淡抹双眉淡抹痕。
淡淡一身全是淡,奈何嫁个卖盐人!
金钱的力量,实在是大。也难怪乾隆都羡慕盐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