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明朝崇祯 |
分类: 还有这种历史 |
崇祯的无能:你不亡国谁亡国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李自成打入京师,崇祯皇帝在宫外自缢以谢罪天下。传说最多的是崇祯在煤山上一个槐树上上吊而死的,这棵槐树被称为“罪槐”,新中国成立后,罪槐前曾书有一副对联,联曰:“君王有罪无人问,古槐无过受锁枷。”
这对联可谓恰如其分地指出了令明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是谁,正是崇祯皇帝、明思宗朱由检。诚然,自万历十五年之后,大明之灭亡已成定局,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但崇祯即位后的所作所为,却加速了本已风雨飘摇的明王朝的灭亡。
明朝崇祯帝即位后,诛灭大宦官魏忠贤及其对食客氏,一时颇有重振朝纲、挽救危亡之势。但是,魏忠贤失败后,阉党仍企图操纵朝政,长期延续的党争并没有消除。加之崇祯专擅自姿,对文臣多有猜疑;对武将任意杀戮,屡杀败将,臣下为保住脑袋,多求避祸,少有谏言。统治集团长期动荡,上下官员贪贿风行,军兵日益虚溃。
朱由检惯用的伎俩就是用小动作掩人耳目,他最勇敢的事是杀人。他发脾气时,就像一头挣脱了锁链的疯狗,人性和理性完全丧失。一个城市沦陷,就把守城的将领杀掉。
他对饥饿的武装群众也恨之入骨。有人向他提及饥馑和官员乡绅贪暴,他就发怒,发怒的原因是他无法解决,所以他不愿听到。不过他却相信小动作可以帮助他,确信仅仅虚心假意地表演一下就能掩盖天下人的耳目,所以他不断地宣布“避殿”、“减膳”、“撤乐”,不断地声言流寇也是他最爱的赤子,不断地下令政府官员自我检讨。有一次还把宰相们请到金銮殿上,向他们作揖行礼,说:“谢谢各位先生帮助我治理国家。”然而不久就大发雷霆,把被他谢过的“各位先生”杀掉了。
朱由检的急躁性格,使他好大喜功,并且认为重刑是促使他部下创造奇迹的动力。但有才干的部下又使他如芒在背,他只能用宦官型的恭谨无能之辈,只有在这种人面前,他才心情愉快。朱由检常叹息他无缘得到岳飞那样的将领。其实,恰恰相反,他已得到了一位“岳飞”,那就是袁崇焕,结果却用冤狱酷刑对待他。
即使她在死之前都不忘用点小伎俩掩人耳目。他在自缢之前留下这样一份遗书: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明史·庄烈帝本纪》
意思是说:虽然由于我品德不好,上天才降下亡国惩罚,但也是群臣无能耽误了我。我死无面目见列祖列宗,所以脱去了龙袍皇冠,用头发挡住脸。任凭逆贼割裂我的身体,请不要迁怒于百姓,不要枉杀无辜。
这份遗嘱可能是后人伪造的,也可能是真的,它充分显示了朱由检用小动作掩人耳目的伎俩。他把失败的责任一股脑儿推到别人身上,自己责备自己品德不足,并不是真心地承认错误,而只是用以烘托群臣的罪恶。问题是,群臣中没有一个人出于民选或由老天爷派下来的,全部由朱由检任用,中国那时有六千万人口,不知道他为什么专挑选一些“误他”的人当他的政府官员?朱由检要求“逆贼”不要伤害人民,他也知道“逆贼”不会听他的,这种廉价的文章,不过企图留下他非常慈善的印象罢了。看看那些在安塞县荒郊哭泣和蹲在地上吃粪土的孩子以及被明政府军屠杀的难民饥民,恐怕没人会相信朱由检有此悲天悯人的胸怀。
崇祯死了,大明王朝不复存在,三尺白绫,把汉民族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中原的统治画上了句号。朱由检为他的刚愎自用买单,却用整个帝国为他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