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明朝朱棣 |
分类: 还有这种历史 |
求放过:朱棣遭遇滑铁卢险丧生
建文元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帝先后派出了老将耿炳文和青年将领李景隆为主将去讨伐朱棣,但都被没有取得啥有效的结果,无奈之下,建文帝只得派出了盛庸来主持第三次北伐。
盛庸,明朝著名的中央军将领,与朱棣打了四年仗,前期多次击败朱棣,并斩杀好几个其帐下将领,有一场战役,更是差点要了朱棣的老命。
建文二年,朱棣在河北沧州取得了大胜,一下子坑杀了一万多名朝廷官兵,趁热打铁,获胜后的朱棣率领燕军继续南下,要与盛庸的北伐军决一死战。
朱棣不断叫嚣,盛庸不理不睬
朱棣南下不久,就走到了盛庸主力所在的德州附近。上次在济南保卫战时,朱棣已经领教过盛庸的厉害,围了济南几个月也没成功,这次他学乖了,自己擅长的是运动战,短板是攻坚战,要扬长避短。可是盛庸他们待在德州城里不出来,没法搞运动战啊。朱棣想到了引蛇出洞,派出小股部队到德州城下去引诱盛庸,可盛庸聪明的很,一下子就识破了朱棣的诡计,他坚守德州不出,只等燕军过后,也派出小股部队尾随其后,伺机袭杀、朱棣发觉不对,就亲自殿后,见到盛庸部队像尾巴一样跟着,趁其不备,杀了个回马枪。取得了一点小胜利。
建文二年十一月,朱棣南下走到山东临清时,德州盛庸军还是静悄悄的,朱棣碰到了硬茬子,十分恼怒,他移军馆陶,派出一支轻骑上大名,焚烧了那里的朝廷军队的运粮船,以此来引诱盛庸出战,可盛庸还是不理睬他,朱棣不死心,继续在冠县、东阿一带进行挑衅式行军,派兵到济宁掳掠,弄得天怒人怨。
朱棣要的没得到,不要的却来了,据一个被俘的建文朝北伐军运粮官所言,盛庸主力已经移向东昌(今聊城),其先锋官孙霖率领5000多人驻扎在滑口(今平阴)。朱棣认为,盛庸主力情况不明,燕军不宜马上进攻,他就派部将带着3000人赶到滑口,袭击孙霖所部,可怜滑口守军没有防备,被朱棣杀个正着。
燕军这么一折腾,就到了建文二年十二月底,朱棣走到了东昌,与朝廷北伐主力盛庸所部相遇,朱棣靖难以来一场规模空前壮烈的大战就此开幕。
东昌鏖战——朱棣死里逃生
盛庸听到朱棣来到东昌的消息后,马上杀牛宰羊,举行誓师大会,慰劳将士,激励部下。差不多同时,他们又调兵遣将精心布置,严阵以待,尤其给凶残的燕军准备好了火器和毒箭。
这时燕军正处于不断小胜的“兴奋期”,他们见了盛庸军队就嘻嘻哈哈鼓噪向前走进,盛庸部队赶紧放火器,燕军将士顿时死伤无数。这时正好平安(朱元璋养子)带领他的部队赶到,与盛庸合在一起,对燕军进行两面夹击。朱棣带了燕军精锐骑兵本来是直冲盛庸军队的左翼,但不知怎么的他们居然冲入了对方的中坚。盛庸布置阵仗,里三层外三层地将朱棣团团围住,此时的朱棣就好比是被关进了铁笼子的野兽,尽管他无数次疯狂地发起攻击,想冲出重围,但都一次次失败了。而这时燕军猛将朱能率领了那支彪悍的蒙古骑兵奋力攻击盛庸军的东北角,盛庸赶紧将西南角的将士撤到东北角去增援,这样一来,围困朱棣的圈子稍微有所松弛,朱能拼死冲入了朱棣被围的圈子,奋力死战,保护着主子外逃。而这时,朱棣的部下张玉尚不知朱棣已经被朱能救出,他也率军冲入盛庸军阵,边打边寻找,但盛庸的人太多了,张玉打退了一拨,又上来一拨,战斗到后来,张玉精疲力尽,最终战死沙场。盛庸见到燕军开始溃退,就指挥军队乘胜追击,斩杀燕军万余人。而此时的燕军早已没有昔日的凶悍了,他们纷纷丢盔弃甲,抱头鼠窜。盛庸下令对燕军进行围追堵截,斩杀燕军不计其数。
第二天双方又打了激烈的一仗,燕军再次惨败,朱棣本来就痞子气十足,打不过就跑,这下燕军兵败如山倒,盛庸派兵拼死追杀,但始终没杀掉朱棣,这是为什么?
原来是这样的,“诸将奉(建文)帝诏,莫敢加刃(朱棣)。燕王亦知之,故挺身出,辄短兵相接”。正是因此,朱棣成了打不死的小强。在朱棣走投无路时,他的儿子朱高煦冒出来救援,朱棣这才得以解围,一路往回退走。
朱棣求放过,北伐军将领说:“放你就是放了蝎子”
建文三年元旦,朱棣退到河北威县时,遭遇到了北伐军另一个据点——真定赶来的军队,人数20000,他们拦住了朱棣的退出。以此时朱棣的残兵而言,无论如何也不是人家的对手,但朱棣进退维谷,该怎么办呢?朱棣稍微布置了一下,带着几个骑兵装作失魂落魄的样子,前去哀求对方放燕军一马,但遭到了朝廷军将领的严词拒绝:“放你?哼!那就是等于放了蝎子。”
朱棣见对方不放过自己,于是就装作十分窘迫和猥琐的样子往后退,朝廷军紧盯不放,朱棣几个人且战且退,退了一段路,朱棣估计差不多了,一声号令,埋伏在四周的燕军立即发起了突袭,击败了朝廷军。这才得意顺利的返回老巢北平。
四年的靖难战争中,盛庸是为数不多的多次打败朱棣的朝廷将领之一。后来朱棣突入南京,盛庸投降了朱棣,永乐元年,被人弹劾有异心,被迫自杀。
前一篇:喜欢给自己封官的明朝皇帝
后一篇:朱元璋杀胡惟庸是不是太草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