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反清复明斗争

(2014-07-21 20:26:35)
标签:

郑成功

南明

抗清

杂谈

分类: 还有这种历史

民族英雄郑成功,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有三点,一是他带领台湾军民抗击荷兰侵略者的故事,二是他保卫南明政权的壮举,三是他的身世——海盗郑芝龙与日本女人的混血儿。

南明弘光元年,郑森(郑成功本名)随着其父亲郑芝龙朝见隆武帝,隆武帝见其年少英俊,谈吐不凡,立即钦赐郑森为国姓朱,改名为成功,并封忠孝伯,领御营中军都督,赐尚方宝剑,仪同驸马。民间因此称郑成功为国姓爷。自此之后,郑成功碧血丹心,鼎力匡国,走上反清复明的道路。

次年,清军打过钱塘江,灭掉了鲁王政权,随后大举进攻福建。郑芝龙本可以借助福建山区的复杂地形抵抗清军骑兵,但是关键时刻,他的海盗本性发作,为维护家族利益,竟然准备投降。隆武帝只好坐以待毙。在儒家教育下长大的郑成功对郑芝龙的所作所为十分愤怒,他觐见隆武帝,向其阐述了一套破敌之法,隆武帝转忧为喜,封其为都督。

永历政权建立后,郑成功为“招讨大将军”,年仅二十一岁的郑成功奋起反抗清王朝的民族压迫政策,他在南安县以“招讨大将军”的名义,在安平、浯州一带誓师抗清,拥戴南明的永历政权。

刚开始的时候,郑成功兵少粮缺,只是游荡于厦门海域,随后,逃散各地的郑成功旧部以及不愿归附郑芝龙的将士纷纷投来,成为一支声势浩大的军队。南明永历四年,郑成功率军在金门、石井等地与清军抗衡。清廷对此畏惧万分。千方百计利用郑芝龙与郑成功的父子关系,对郑成功进行威慑,企图使郑成功投降。然而,郑成功忠贞不渝,对其父亲陈词说:“父误在前,儿岂误于后?我在本朝,既赐姓矣,称藩矣,人臣之位已极,此可谓智者道耳。”“吾父见贝勒时,已入彀中,其得全今大幸也,万一吾父不幸,天也,命也。儿只有缟素复仇,以结忠孝之局耳。”郑成功忠君报国的决心深得永历帝赞赏。

南明永历12年,永历帝派人到思明州册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部将甘辉为崇明伯,万礼为建安伯,军威大震,统领延平郡。

郑成功兵力渐渐强大起来,在厦门建立了一支水师。他跟抗清将领张煌言联合起来,乘海船率领海军十七万人于五月开进长江,六月攻克镇江等地,七月直逼南京。

此时,南京城内清朝两江总督郎延佐一面上书清廷求救,一面听从部下的缓兵之计,派遣特使以卑辞向郑成功求情。郑成功轻信了清军之言,拒绝部将的劝谏,只等清军到时投降。清军乘机调入各州府的兵马,从南京东南门进入,使清军在城内的实力大大增强。

不久,清军将领梁化凤趁郑成功军队防备松懈,以郑成功的一个降兵为向导,率五百骑兵,突袭郑成功的狮子山营寨。郑成功的官兵来不及披甲,清军就已冲杀至前,郑军无力抵抗,四下溃逃。梁化凤乘胜追击,连破两座营寨,俘虏了郑军统领余新,杀掉副将二人。待郑军主力闻讯赶到,梁化凤已经撤回城内。当晚,郑成功欲以主力部队在白土山中伏击清军,将大本营迁移到幕府山,准备在此迎接出城清军。次日清晨,梁化凤率精锐部队,乘郑军仓促之时,突然发起攻击,郑军奋力抵抗,终因猝不及防而失败。

与此同时,清军江宁总管客客木率一部兵力由仪凤门绕到幕府山后夹击郑成功大本营,郑军抵挡不住,郑成功急忙驾着小船,去调水师增援。恰值江水退落,水兵所乘船只无法靠岸。郑成功在江中眼看着两军相战,战局直转而下,却无能为力。

自郑成功离开,郑军大本营失去了指挥,不知如何行动,只好各自为战,原地固守,清军加紧攻击,各个击破。郑成功见败局已定,只好率船队撤到镇江。然后,由长江返回厦门。张煌言正在攻打铜陵,忽闻郑成功败讯,打算顺溜与郑成功合兵,不料清军水师在南京封锁了归路,只好从陆路经浙东转回舟山,也因孤军无援,被清军打败。

南京之战可以说是郑成功军事生涯最重要的一战,却是由盛而衰,以大败收场,使郑成功的反清大业受到致命挫折。为了解决大军的后勤给养,以图后举,郑成功返回厦门,横渡台湾海峡,顺利抵达澎湖,受到当地居民热烈欢迎。

那时的台湾已被荷兰统治三十多年,经过一系列的战斗,荷兰人被打跑,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在台湾开辟出一块海外基地,延续着明朝的一线生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