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公务员警察逃犯诈骗阴谋杂谈 |
分类: 屙裤裆里了 |
据《鲁中晨报》报道:山东济宁的大学生村官史进利在江西招考警察的笔试成绩为第一名,其成绩高于在同一考场考试的公安局局长的儿子,之后便收到一笔来历不明的钱款(不久史进利就报了警,并把汇款单交给了民警)。但在其第二次面试回来后,江西省九江市公安局称其涉嫌诈骗,已被网上通缉。史进利猜测,这很有可能是有人策划制造栽赃陷害,使自己不能通过公务员考试审查。
刚考第一,刚去面试,就被人莫名其妙的搞成“诈骗犯”,确实很蹊跷。警方正在调查,目前基本能确定这是有人设套,为了实现让自己人考上的阴谋,步步为营,计划周密,但幸运的是此“栽赃陷害”之计,并没有能够瞒天过海。
相关人员已被羁押,史进利已开始准备新的生活,但案件涉及范围可能会扩大。
随着公考热持续增强,公务员考试的职位竞争更是激烈,大家都说公考要有“人”,没“人”考不上,还会有人说一些具体的操作细节,反正都是些黑暗的东西。这当然是公考制度的缺陷,只要加强监督管理,完善制度,还是能更加公平正义的,但公务员是一个“香饽饽”,所谓一劳永逸,油水颇肥,非常的诱惑人,“我什么都可以抵制,就是抵制不了诱惑”,因此有些人不择手段,费尽心机,动用一切可用的,有钱的用钱,有权的用权,有计的用计,不惜一切代价,也得谋得此位。
这个阴谋破产了固然可喜,可痛定思痛,反思整个公考,还会有多少没有昭然若揭的“冤案”呢?如果公考只是给那些有“资源”的人设的一个表面上的假过程的话,公考的意义在哪里呢?难道在“近亲繁殖”吗?
直面公考,什么才是竞争力呢?是学识?是品质?是能力?还是肉身?是票子?是人脉?
公考的透明化,公正化真的就那么难吗?公务员的考核标准是否合理呢?
不知已是警察的史进利现在是何想法?
最后一问:有多少公务员不是考出来的?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