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项羽虞姬楚汉楚歌蜡像 |
分类: 还有这种历史 |
有人问我最敬佩谁,我说是项羽。
敬佩他宁愿自刎乌江也不过江东的毅力和勇气;敬佩他未成大业而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敢于自责,敢于负责的责任感;敬佩他大丈夫敢做敢当,不暗箭伤人,不乘人之危的君子行为;佩服他火烧阿房宫,大屠咸阳城的无毒不丈夫。
垓下一战,项羽惨败,抱负理想也都随之烟消云散,但作为一个军人,一个战士,一个将领,他的信念依然坚定,他的尊严依然高大,他的人格依然不因此而带有任何瑕疵。
战争失利,被逼退至乌江畔。自知已无力回天,却依然临阵自如,不失大将风度。风吹衣襟,手攥利刃,剑眉入鬓,英姿勃发,他的一声大呵,一眼望去便有了一生的痴痴不悔,眼神充满霸气和孤傲。他身躯矫健,任江水浸入自己的鞋子。
眼前潮起潮落,背后号角身响起,夹杂着无数的呐喊,千万的铁骑,千万的闪着血光的刀枪,千万的血肉之躯。刀光剑影,箭如雨下,鲜血浆染了整个战场,死尸铺满了每一寸土地,战火的尘烟在风中轻轻的飘荡,肃杀的楚歌响彻在项羽耳边。
项羽败了,败的惨烈,败的心都碎了。
责任在肩,项羽多么不愿倒下去;大业未成,项羽多么的不甘放弃。但如今大势已去,大难临头,项羽的心像这乌江水一样寒冷。败军之将,如何立身于世?面对屈辱,如何再度余生?无奈之下,他提剑引向了自己的脖子。
项羽之死不是懦夫的体现,却更显示了他的虽败犹荣,虽败犹勇,虽败犹胜。他不愿使用阴招却被刘邦暗算,应该感到光荣。虽败北,不做逃兵而是愤然自绝以谢世人,是多么勇敢豪迈。项羽自刎是不屑与小人为伍,与小人相战的气概。表面上损兵折将,但他的人格在普天下军人眼里是完美的,是胜利者。败无法泯灭他的雄才大略和雄心壮志,死更无法抹杀他在历史上的举世旷举。那临江的一刎惊世骇俗,惊天动地。
历史跟项羽开了个玩笑,项羽开玩笑一样同命运发出了最后的挑战,没有打到天下,自己逃了活了又有何用?东山再起?不,我项羽绝不苟且偷生。缴械投降?我项羽更做不到。
江上柳如烟,面对江边的血迹,面对水里的小船,面对远处的追兵,面对眼前的滔滔江水,他表情有悔有恨,有无奈有不满。他没有上船,只是慨然长叹:一切都结束了,我的使命也完成了,这里不需要我了。
苦笑一声倒下了。
历史却记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