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Visa 股价步步高升 一探背后无可比拟的商业地位

(2017-07-24 16:41:20)
标签:

财经

股票

分类: 財經
Visa 股价步步高升 一探背后无可比拟的商业地位
作者:TLS美股研究   |   2017 / 07 / 15
文章来源:雪球   |   图片来源:股感知识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年 4 月 28 日,万事达 (Mastercard) 以现金收购英国支付公司 VocaLink 92.4% 的股权,VocaLink 掌控了英国的 ATM、直接借记、主要行动支付网络。面对竞争对手的并购交易,全球另一家支付巨头 Visa CEO 两个词响应:Visa Direct。
作为 Visa 旗下的快速转账和支付服务, Visa  Direct 已经运用到时下流行的共享经济,比如租客直接给房东转账、Lyft 和 Uber 的乘客直接给司机转账、项目发包商给自由职业人员转账等。Visa 有能力转账和快速支付的技术,现有的服务网络就具备这种能力,所以不需要收购其他的公司。
相比于竞争对手万事达,Visa 近期无论是在股票的表现还是在给予股东的回馈上,都更为亮眼。在第二财政季度的报告后,Visa 继续上升。截止五月底 Visa 今年已经上涨了 25%,同期 S&P 500 上涨了 9%。
这种强势的表现,不仅来自于投资者对 Visa 收购 Visa Europe 后不断上涨的投资信心,更体现了 Visa 得天独厚的商业地位和盈利模式。
 
收购 Visa Europe 带来的加乘作用
去年六月 Visa 完成了对 Visa Europe 的正式收购。在此之前, Visa Europe 是独立于 Visa 之外的支付系统服务公司,其业务主要在欧洲,背后的所有者主要是欧洲各大银行。
欧洲有 5 亿多张 Visa 卡, Visa Europe 每年处理的支付业务多达 180 亿笔,金额高达 1.5 兆欧元。公司与 3000 多间金融机构有合作关系,业务遍布欧洲 38 个国家。 Visa Europe 会用 Visa 的支付网络,每年支付给 Visa 一定的费用。
但合并之后, Visa 将对欧洲市场的业务做进一步整合,为客户 (银行和店家) 提供更多服务,效率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 Visa 可以提价。之前提到,Visa Europe 在被收购前的所有者里有各家银行,而银行本身也是 Visa 的客户。
虽是垄断,但都是自家买卖,当然不好意思收多少费用。现在一旦脱离了那些银行,Visa 可以提高价格,并且有了进一步扩大市场的野心。现在是美国公司了,欧洲银行日子的好坏和我没多大关系。
Visa 支付系统:无法比拟的商业地位
众所周知,在全球电子消费领域,Visa 和 MasterCard 处于共同垄断地位。Paypal 也是 Visa 的合作商,支付方式中也提供 Visa 支付。如果有人提到 Apple Pay 和 Android Pay,那么在你刷手机前,不都要连一张 Visa 卡吗?
很多人会混淆 Visa 和银行的关系,以为 Visa 是银行业的一部分。其实 Visa 提供的是消费者所用的银行和店家所用银行之间的转账服务。目前这是最快捷、方便和安全的支付方式。
 
Visa 的商业基础是庞大,稳定的支付网络。
银行和 Visa 是互惠互利的。银行透过发行 Visa 卡,扩大银行的货币交易量,收取一定费用。Visa 借用银行扩大用户基数,获得网络效益 (network effect) – 越多人用 Visa,就越多商家支持 Visa 支付,转而也促使更多人用 Visa 。
但银行其他主要业务 (借贷业务) 的好坏和 Visa 没多大关系。只要你刷卡 Visa 就赚钱,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用的银行,甚至银行倒了而你换一家银行,拿给你的还是 Visa 卡。
Visa 的商业基础是大众消费。 Visa 的网络遍布全球,因此风险相当分散。法国消费跌了,英国消费会涨,欧洲消费下滑了,北美继续稳稳撑住。
刷卡消费是最能长期推升 Visa 股价的因素
这股洪流基本不会受到其他经济趋势的影响。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今天,大家也许觉得刷卡消费是稀松平常或者说是相当普及的事情。
但是根据 Bernstein 的研究报告统计,到 2015 年底消费卡支付 (金融卡和信用卡) 只占全球消费支付方式的 41%。也就是说,全世界多达 60% 的消费依旧依赖于古老的现金和支票支付方式。就连工业和讯息技术厉害的德国,消费卡支付也只占总支付量的不到 30%。
 
 
可以看到,坐拥最大支付网络的 Visa,不仅有着相对分散的投资风险,而且在短期和长期都有继续推动其股价上涨的利好因素。上涨 22% 也许只是刚刚开始。
《雪球》授权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