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吳貴華johnson
吳貴華johnso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79
  • 关注人气: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险来自债市

(2017-07-19 18:21:14)
标签:

财经

股票

分类: 財經
2017年7月14日

郝承林 价值物语
风险来自债市
前文说燃气股投资价值,不应只从企业本身,而应从整个价值链上找。套用在股市上,则是股价升跌,不只系于企业本身,资金流动、市场情绪等都会左右股市升跌。如美国标普500指数过去5年上升近八成,升幅大半并非由盈利增长(虽则占比重较高的科网巨擘盈利急速上涨),而是由估值扩张而来。

近日港股气势如虹,恒生指数不知不觉已上破26000点。内地经济自去年第四季回稳,固然是原因之一,但要推敲股市前路,只是着重企业本身或许并不足够,债市动向对股市表现影响同样举足轻重。

人为压低利率 股市修正估值

投资从来是有关投资项目和市场无风险回报间的相互比较。金融海啸后,各国央行纷纷投入QE,印钞买债,人为地压低利率。以前债券有5厘回报,股市怎么也要有6、7厘回报才算吸引。但若债券息率只2.5厘,股市4厘回报也难言不吸引。

既然低回报是合理且「吸引」的,那么股市估值便慢慢上升至「均衡点」,4厘回报隐含的市盈率不就是25倍吗?

然而,若央行创造的信贷扩张期结束,债息开始上升。股市估值大约也将开始向下修正。

自去年末联储局于金融海啸后第二次加息,各国央行已纷纷开始表示,货币政策将向「鹰」转。上周四法国国债拍卖未如理想,债息息率上升10点子,触发全球国债息率急涨,「新债王」冈拉克已出来说,债券牛市正在结束。一天后美国公布非农新增职位数据,较市场预期为佳,且同时向上修订对上两个月的数字,看来联储局放「鹰」的态度不会改变。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主席达里奥上周更发文表示,过去9年,全球央行积极「放水」并压低利率的时代正在完结。尽管一个大规模的债市泡沫爆破暂不会出现,但一个「大挤压」的可能正日益加剧(an increasingly intensifying 「Big Squeeze」)。

联储局印钞买债,数万亿美元的债券组合其实是烫手山芋(联储局的账上资本只约400亿美元),当然是希望能愈早「缩表」愈多愈好。

美国会QE还是缩表,最终还是看自己需要。如2008年般的金融海啸,全球金融体系似要崩溃了,不QE当然不行。但难道每次经济周期也定要央行来救吗?1987年股灾和千禧年互联网泡沫,美股跌了近一半,联储局也没表示什么。现在若美股调整三分之一,又有什么了不起呢?是银行会全部倒闭的海啸重临,还是只是经济周期?若是后者,联储局又为何定要出手?

加息步伐不会很快,因通胀压力其实不高,但尽快「缩表」撤出债券市场,让债市回归正常,则应是较大可能的推算。

美国收水全球势跟

那又有没有可能是联储局一家收水,而其他央行继续放水呢?世上只有美元是硬通货,能营销全球。美国收水你放水,不怕本国货币变废纸吗?美国可带动全球一起QE,美国「收水」,恐怕全球也只能跟着「收水」。

债券牛市结束,债息缓缓向上,市场上资金少了,股市估值和表现会如何?现在港股已炒到长期落后的内银内险,股市蜜月期可能还有一两个月,但之后是新升浪开始,还是见顶回落,值得投资者三思。

hcl.hkej@gmail.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