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孩子筆記之三︰替孩子選校的原則

(2017-06-08 12:10:25)
标签:

育儿

教育

分类: 生活
專欄
教育孩子筆記之三︰替孩子選校的原則

17:32 2017/06/02
每年的小一派位都令家長們憂心,但是否考上名校就代表孩子學習一定好?
每年的小一派位都令家長們憂心,但是否考上名校就代表孩子學習一定好?

每年到這個時候,都是中小學和研究院開始報名的時間。作為老師,我經常給人問到如何為子女挑選學校。

許多家長認為削尖了頭也要鑽進名校,但是很多學生去了名校以後並不適應。我在牛津讀書的時候,就有一些同學要接受心理輔導,甚至有嚴重抑鬱。他們都是在自己的國家名列前茅,拿全獎學金去讀書的。但是一群學生中,不可能每一個都第一名,總有最後一名。無論多努力還是要苦苦掙紮,的確很讓人氣餒。

當然,如果你的孩子可以在名校當明星學生,那就是最好的事情。但是如果要選當「雞頭」還是「鳳尾」,即在名校包尾還是在二流學校名列前茅時,應該怎麼選呢?個人建議是不要聽身邊朋友對這問題的評價,他們大多數只是根據自己想當然來評論,或者從自己的孩子等一兩個例子來給結論。

面對這種問題,不妨看看歷史上重要的學術論文如何考量這問題。牛津大學教育系的Marsh和O'Mara等就做過詳細的研究。這些研究不單對選學校有用,選職業和公司也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學生自我形象影響學習

對於青少年成長,其中一個重要部分是自我概念的形成。教育和心理學家尤其關心學生的學業自我概念(Academic Self-concepts, ASC)。學業自我概念是一個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技巧的自我判斷和認知。概念的形成很多時候由「參照系統效應」得來,就是學生會把自己和身邊的人比較,來確定自己在某一方面的高低。學生也會把自己在不同的學科中的成績比較,來得出自己在那一方面更好。如小孩的數學比平均同學好,而且比自己的英文好,就會出現比較高的數學自我概念。

其中一個非常影響學業自我概念的原因是「大魚小池效應」(Big-fishlittle-pond Effect)。普通學生去了優秀學校以後,學業自我概念往往會下降,反之亦然。和這效應相反的是「同化效應」(Assimilation Effect)。當學生通過非常嚴格的選拔才能進入高水準的名校,他可能會認為這是對自己能力的肯定,令到學業自我概念升高。研究發現,負向的大魚小池效應遠比同化效應大。所以一般去了名校的普通學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問題。

關於自我概念影響成績的著名例子,是女生的數學成績。按照心理學家Meece的研究,女生的小學階段的數學成績和數學自我概念和男生差不多,但是在初高中就下降很大,而自我概念的下降先於成績的下降。也就是女生在沒有實際成績改變以前,就認為自己的數學不好,結果當然是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初高中女生的自我概念受了性別社會化因素所影響,所以認為自己的數學差,文科好。心理學家做過很有趣的實驗:比較純女生考試,和有男生在場時同一群女生的成績。結果是有男生在場時的成績要低得多。可見這個自我概念的心理影響因素有多大。

環境對於自我概念的影響非常大。排名高的學生在老師心目中有很好的形象,獲得偏愛,因此也比較積極有信心。民主一點的老師讓學生覺得受接納,可提高自我概念。除了老師,同伴的影響也很大。如果經常給朋友同儕誇讚,也會提高自我概念。

哈佛學生不如普通大學?

我們平常教育孩子要和自己比較,看重是否達到自己定的目標,不要和別人比較,是非常有道理的。「人比人比死人」是有科學根據的至理名言。和別人比較可以導致實際成績的下降,非常有害。

著名作家Malcolm Gladwell在他最近的著作《David & Goliath》(中譯本︰以小勝大--弱者如何找到優勢,反敗為勝?)就討論了哈佛經濟學博士畢業6年後的成就。哈佛經濟學院是美國經濟學博士中最難考進的,畢業生當然也最優秀,這不讓人意外。但是讓人驚訝的是,除了前30%以外,其他大部分畢業生竟然不如排名低於30的學校的前5%博士生。能夠從哈佛畢業的博士,當初都可以進任何一所美國大學,更不用說排名30以後的大學。但是當初那麼優秀的學生竟然有70%是不如普通學校的優秀人才。所以從長遠的發展來說,不單是包尾的名校生不如普通學校的好學生,甚至是名校的中上分子也不如。

名校普通學生不單自我概念比較低,更重要的是少了追求自己理想學科的機會。我以自己見過的例子來說明這問題。柏克萊地處加州矽穀,也是以電腦出名的學校,而且電腦工程師在加州薪水很不錯。所以我在那兒讀書時見到很多學生都想選電腦工程。但是因為柏克萊集中了很多非常優秀而又想讀工程的學生,結果很多出色的學生被淘汰了,被迫去選其他學科;有一些不甘心的就轉校去差一點的學校繼續讀電腦。畢業時,這些不是名校畢業的電腦工程師,遠遠比被迫選了不喜歡學科的學生要開心得多,就業也好得多。事實上,在美國只要是工科、理科、醫科生都比別的學科好。所以挑你自己想讀的學科,遠比挑自己想讀的學校重要。

選校首要老師教學熱誠

既然名校對普通學生好處不大,而且科學驗證了壞處很多,為甚麼那麼多人趨之若鶩呢?這是因為很多人覺得名校培養了人才。這大部分時間是倒果為因,如果哈佛畢業生大部分比不過不知名大學的好學生,應該說名校是毀了學生,而不是教導了學生。出色人才多見於名校,是因為本來很好的人才去了名校,所以名校畢業生比較出色。但是這些人,尤其是中游學生,去別的學校應該會更出色。名校的附加值不高,對普通學生更也許有害。

也有很多人認為名校有更多機會,不錯,如果你的孩子是名校中的明星。如果不是,你的孩子在普通學校當明星所獲得的機會,絕對比名校寂寂無聞的普通學生要多很多。也有人認為名校的老師學歷高,教學好,所以學生會出色。教學好壞和老師的文憑相關度非常低,是否用心,是否投入,是更重要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老師有否投入到你的孩子身上。老師都有偏愛。你想孩子是老師的寵兒,還是那個一想起就頭疼的壞學生?

所以怎樣選學校?第一要選老師。要選民主又用心投入的老師,而不是學校。第二,客觀估計自己的小孩,讓他進能夠名列前10名的學校。如果我的孩子不是很行,我的簡單方法是找比較差的學校,一直到我的孩子能夠考進前10名。

這方法也可以應用在找工作。那家公司不太重要,是否大機構也不太重要。第一要選老闆︰好老闆會給你機會,聆聽你的想法。第二要選有機會讓你獨當一面的地方︰這樣才有機會培養你的領袖能力,才有機會累積經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