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企改革如烹小鲜

(2017-04-19 14:18:48)
标签:

股票

财经

交易

分类: 財經

2017年4月14日

 

郝承林 价值物语

 

国企改革如烹小鲜 

  

清明前后,正是吃鹅的合适时分。好友邀约往尖沙咀一潮州酒楼饭叙。卤水鹅香嫩、反沙芋软滑而不腻喉,食物一流,招呼也好。餐厅离港铁站并不算近,门面普通,但到酒楼晚饭的食客有近八成满座,问友为何质素能保持?曰:「餐厅伙计皆从一家潮菜名店出身,老板不做后。全体员工伙新投资者另起炉灶。从厨房到楼面,全都有股份。自己生意,当然分外醒神也!」

 

上世纪八十年代,英国经济千疮百孔,一众国企更是病入膏肓,长期需要政府补贴。戴卓尔夫人上台后,马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将一家家国企打包上市(连国宝品牌劳斯莱斯也出售),让国民做股东,企业接受市场监察,提高效率。

 

企业上市取得资金扩充,创造更多职位,带动就业。人民从工作和股市赚到薪酬和回报,自然乐意消费。资金重新回流市场,形成良性循环,经济得以长足发展。

 

引入投资者监督增效率

 

内地也曾有过国企改革。亚洲金融风暴后,不少国企资不抵债,内银坏账率更一度达25%。政府遂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将坏账从内银剥离,并引入国际投行,执靓盘数,然后纷纷来港上市。其他的如石油、电讯、电力等行业亦皆重组,国企引入投资者监督,企业管治改善,效率上升,然后才出现07年的辉煌成绩。

 

两次改革虽有大同,却也有小异,在于戴卓尔夫人那次,是企业股份全皆上市,政府不留或只留小量股份。但内地国企即使来港上市逾十年,但绝大部分仍是政府持股逾半。

 

如此,则即使经营不善,公众股东也无法更换管理层也。政府保留逾半股权,或有其他考虑。那么又有没有方法,能保留大股东身份之余,又能激发企业活力?有。投资企业便是投资人,激发管理层的活力不就可以了吗。

 

合伙人制度可激发创意

 

内地房企近年兴起合伙人制度,成效显着。一种是公司合伙人,董事会挑选高级管理层精英,准以低价认购公司股份,人人都想晋身合伙人行列,努力工作。另一种是项目合伙人,投得新地皮后,要求项目负责人,也以部分薪酬入股,若项目回报率最终高出公司内部要求回报率,便给予大额花红;达标以上,给予适量;低过基准,不发花红。合伙人制度,激发经营者的活力和创意,企业业绩可大幅改善。

 

阿当斯密斯的《原富论》有言,我们能获得面包,不是因面包师傅的同情心,而是因触动了他的自利心(self interest),让他知道,做出可口的面包对自己有利。

 

中国民众智慧,决不在世上任何民族之下。需要的,不过是一个公平竞争平台,和激发经营者的自利诱因。看看民企参与度高的科网、汽车、家电等行业,活力四射、创意迸发,经营水平世界一流,直把外资杀个屁滚尿流。

 

数百、一千亿市值的内房,不过增加3%至5%的股份,业绩已大幅改善。千亿甚至上万亿市值的国企,若增加1%的股份,已经足够让管理层肥到着唔落袜矣。治大国若烹小鲜,办餐馆的道理为何不能应用在投资上。国企改革一字咁浅,说的当然便是一个钱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