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成持有人「公墓」?
(2013-07-25 10:10:40)
标签:
二季度公墓季節都新高前提财经 |
分类: 財經 |
A股周三低收。滬指收報2033點,跌0.52%;深成指收報7935點,跌0.35%;總成交比周二放大4%。
滬深主板熊了5年,但創業板卻從去年年底開始走出了一輪令人詫異的大牛市。如今密底揭盅,就是公募基金的合謀所為。
有兩方面證據證明此觀點。首先,至6月30日,在500多隻主動型偏股公募基金中,僅有13隻基金的收益率跑輸大盤指數,戰勝率高達98%,刷新了近5年偏股型基金表現的最佳紀錄。其中,上半年收益率高於20%的基金約有40隻。
滬深指數上半年的跌幅,分別為-12.78%和-15.60%。98%的偏股型基金這麼大範圍和輕易的跑贏大市指數,這只能有唯一的解釋,即這500多隻基金配置主板大型熊股的比例極低,更多的錢都被拿去購買了細小市值的創業板和中小板股份;這麼多大基金不約而同(亦有可能存有共謀)的去哄搶這些小市值股份,必然把其炒到雞犬升天的程度。
上半年,公募基金紮堆哄抬創業板力度空前,其重倉深市股票已經超越重倉滬市股票的市值。統計顯示,二季度末公募基金重倉持有「中小板+創業板」市值逐季上升,二季度末佔持股市值的28.9%,重倉市值從3億元膨脹至404.34億元,創出歷史新高,並有8隻創板股份進入基金重倉市值最高的100隻股份之列。
其次,只要不違反行政規管的限制,基金無論買什麼股份,其實都無可厚非。問題在於,500多隻基金在同一個季節都去購買小市值的股份,也就必然會同時拋棄諸多大藍籌,這就難脫有合謀或串謀之嫌,畢竟天底下巧合的事情並不多。當年的中證監郭樹清主席指出,大藍籌抵買。但這些大基金卻都決意要拋離它們,難道不是很有意思嗎?
聯合炒起創業板
近日有要離職的資深公募基金經理,主動在網路上寫文章爆料表示,一、公募股票型基金的股票持倉比例不得低於60%的規定,是「反人性、反公理,反公平,反公正的規定」,最終導致公募基金虧了大錢,虧的是千千萬萬持有人的錢,是逼迫公募基金逆大熊市持倉操作,被動挨打。它的最終結局是,基金所有持有人的一個個大公墓!
二、基金同行已經秘密聯合起來對抗這個60%持倉比例的規則:聯合一起用資金優勢炒作小盤股(中小板、創業板),達到聯合資金控盤程度,大家推高股票價格,這樣可以保證公募基金的市值保持較好業績,可以提取更高的基金管理費,基金經理的工資獎金高,業績排名高,表面上看似乎大家都好。但創板股份近100倍的市盈率P/E有可持續性嗎?
這位仁兄剛好把今次創業板大牛市的謎底,從另外一個角度給無情撕開。其從業逾十年,拿到東家的薪酬超過1000萬元,卻以這樣一種決絕的方式告別業界。筆者實在很難從職業操守的角度來評論此舉。
但公募基金整體以這種獨特方式來「靠山吃山」,並把「下有對策」玩到極致。既涉嫌操縱市場和股價,又是以肆意犧牲持有人的利益為前提,當然有可能變成「大公墓」。俗話有,上山容易,下山難。這麼多大基金能否從這麼細小的創業板中出局?肯定會是一個慘不忍睹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