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饶人,我又何曾饶过岁月
标签:
清明岁月感悟摄影原创 |
分类: 【烟儿。红尘】 |
图文 似水若烟
今年清明时,恰逢回南天。室外暖湿流,屋内倍阴凉。为了防止潮湿入屋,要提前紧闭门窗,这就成了屋里屋外两重天的温度。这样的天气,在家里呆坐着,有一种要发霉的感觉,而外面又是阴郁着天,随时都会下雨的样子。
但不管如何,能出去还是不想呆在家里。我一个习惯蜗居的人,都一心想到外面去,更别说那些好不容易今天有休息的。这么一想,要避开人潮拥挤,就要到没有门票的地方去,思来想去,隆都有个红色码头还没去过,这个清明踏青,除了现在凤凰山上的杜鹃花是最热门,开在春天的花已经陆续退场了。
隆都不失为一个美丽的古镇,可看,可玩,可赏,可呆的地方还真不少,一路上的白鹭便引得一声惊叹,只可惜,农田一片沃土,未长半寸绿,倒是有些地方因下雨有了水洼,却记挂着红色码头,觉得回来路上再拍也一样,没想到,不到半刻便下起了雨,就这样与白鹭生生错过。
每到一个地方,我首先想去的地方,一定是人少的,所以我与人潮往不同方向而去,看到雾蒙蒙的远景有几棵木棉,原本火红的花朵成了浓墨淡染的水墨画,江边有人在钓鱼,一江江水悠悠,两人窃窃私语,一岸的这边热闹喧嚣,钓鱼这边静谧安然,不过是十米距离,却恍然是两个世界。
我在堤上停留半刻,无奈天空阴沉得厉害,不远处的高大木棉怎么看都成了80年代的黑白电影,施施然往人多的地方走去,那是码头建设最完善的地方,可观江景,可望绿洲,还有人在卖腌制的小吃杂咸,有孩子在玩耍,有老人在下棋,还有一群人在品工夫茶。走到栏杆边,看水听人烟。
只听我身边不远处两位女士在聊天,她们前面说什么我没有注意,倒是听到其中一位说:“你没看她脸上的斑点那么深……”或许她们不是在说我,但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就如你是个胖子,你经过时刚好有人在说“肥仔”然后哄堂大笑时,你一定认为别人是在耻笑你一个道理。
尽管我很少照镜子,或者照镜子时也会自动忽略日渐加深的斑点,但别人在你身边提醒是一回事,或有意,或无心都觉得刺耳。我一直觉得我早就不再在意外貌,年少时对脸上的斑点都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更何况如今人到中年,健康才是头等大事。
我上次刷到一个视频摄影师为了让《有解》的作者湘宁拍得好看,把脸上的皱纹和各种瑕疵都修没了,看上去又漂亮又年轻,但作者湘宁说了一句让我听完感触良多的话:“脸上的皱纹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麻烦你把它P回去”初听时,觉得好玩好笑,细细一想,还真是。没有活到一定年纪,能长出皱纹吗?皱纹是岁月的累积,是时间的见证,那是:“岁月不饶人,我又何曾饶过岁月”的证据。
从小接收到的教育是“真善美”。“真”排在第一位,在其上面所有的“善”才是善,有了真与善,才能产生真正的美。虽说,如今的美容,美颜,甚至是整容都能让一个人变美,有的人在外貌一下功夫,有的人在内心处充实丰盈。皱纹,斑点,熬肉,我们可以尽量让其减少,但如果真的就长在身上了,那就不必掩耳盗铃,也不必耿耿于怀,好的丑的都是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真心实意地喜欢自己,不会化妆,长得不好看,日渐加深的斑点,但皮肤却依然弹性而光滑。
毕竟少与人接触,修为也不够,旁人旁若无人的议论还是多少影响了心境,要么,她们认为我是外地人听不懂,要么,她们真的不是在说我。虽然由始至终我都没有投向她们一个询问的眼神,就如我真的听不懂或者听不见,可也让我不想再呆下去。这时,雨适时地下了起来,让我顺理成章地离开。
第二天和开心妈妈聊天,说到一个让她很痛心的新闻:《那个因染粉色头发被网暴的女孩走了……》一个被保送到华东师范大学读研的女孩,就因为染了粉色头发,想要拍毕业照的时候能显得明媚而鲜艳,便被恶意揣摩,各种解读,恶语相向,生生把一个风华正茂,努力阳光,健康向上的女孩逼得患上抑郁症而离开人世间。下面的各种评论不堪入眼,这些吃自己的饭,谋别人的命的人,难道真是他们想看到的结果吗?
女孩不是没有过抗争,她努力过,用考雅思与健身来充实自己的生活,缷载各种APP来清静自己的内心,可是最终还是败给了这些源源不断无处不入的暴力语言。我只是无意听了一句貌似是在说我的话,还是我不在意,还是我这个自以为早就把一颗心修得波澜不惊的人,心里都觉得埋下了一根刺,更何况是那些有针对性的十分恶意的攻击语言。
别人攻击你,一定是你的某些优势刺痛了对方,他们只能专挑你薄弱的地方下手,以缓解自己内心的不平衡。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也是一群不喜欢自己的可怜人,每一个见不得别人比自己优秀与幸福的人,都是不幸的人。
现在的我又恢复到基本不看新闻,不看时事的状态,无法对看到的事无动于衷,可又无能为力,既然于事无补,于己有害,徒增自己焦虑的事情,我尽量关闭。我只能说:人间是来历劫的,这个女孩是下凡的仙女,渡完劫就回天上去了。以前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现在是要学会断了网,修自己的内心,至于其他人,他们也有各自的修行,随他去吧。可是年轻人在时代里拼搏,又如何能做到不闻不问不看不听呢?
尘世里各种有针对性的诱惑,各种无的放矢地伤害,很多时候需要再三提醒自己,放下手机,回归自然。我一个中年人都无法抵制,更别说那些孩子们。有时候真的很怀念,一本书,一盒磁带,就能消磨一整天的日子。听听收音机,看看黑夜的星空,一枝秃笔,书书写写,一封书信,来回传递,一段青春年华,就这样没有跌宕起伏,却美好充实地过去。如今,随着人工智能ChatGPT的兴起,有多少行业被取替,有多少人找不到立足之地,我们除了接受与顺应,还能回得去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