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烟儿。途经】 |
降峰侠客的评,让我改了另一个题名。谢谢
长长的下午,无从打发。电脑是唯一的消磨,却也已经不知要干嘛。索性关了,在卧室的飘窗上,晒着太阳,看着书,或者发愣。
常常感动于这样的画面:阳光透过玻璃肆无忌惮的倾洒而来,在阳光的侵袭里会有微乎其微的灰尘四处逃窜而不得要领。窗帘因为阳光的照耀而显得轻盈曼妙,投射在头发上的光线闪着迷离的色彩。然后,靠着靠垫,微屈双腿,在膝盖放一本书,手边一杯热茶,或看几行啜一口,或啜一口看几行。
可是,当我真正的享受着散漫与悠闲,却没觉得有太多的感动……
都说如今的节奏太快,快得人无所适从,好象你不跟着别人急跑,就会落后,至于跑去哪里,那要跑到了再想的问题。在如此快节奏的社会,我却依然可以一如既往地过着慢吞吞闲悠悠的日子,这让多少疲于奔命的人羡慕着?可是更让人气馁的是,我居然已经因为习惯了这模式而没有感到多少的幸福与感恩。这,不得不让自己心中一动,思一思了。
就连如今的旅行也开始提倡“悠闲慢旅行”。其实,写“旅行”自己实在没有什么发言权,既不是资深旅行者更不是铁杆驴友,就咱这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人也想谈旅行?呵呵。可是有些话有些想法因为忽然冒起的念头而不得不说,不吐不快。不管有没有资格,也不管是不是有理。
对于咱这种轻易不出门来说,到个十里八里的便已经是极少的了,当然不能称之为旅行。
在旅游业没有兴起之时,去附近的景点,都是自己去,坐车,然后到了便可以玩了。当然都只能是附近的熟悉的地方。直到大概十年前,朋友的亲戚三八妇女节的时候单位出游便叫上了我。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跟团的感觉。
记得当年我还没有手机,第一次一天没在家,等到我回家的时候,先生因为担心而脸色不好看地说:“也不晓得借个电话报个平安。”心里又是好笑又是好气地说:“你才知道你出门在外,我们在家是怎样的心情呢!”
那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跟团,因为全车都是同一个单位虽然我与朋友认识其他人不认识。至今依然记得一路上的融洽与舒心。去的是揭阳“大洋度假村”那里的高尔夫球场让我惊艳。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色草坡在平缓的山坡上安宁地躺着。当然,打高夫尔球那是我连个念头也没有的,虽然至今也没碰过。
一路上导游的演讲,让你对这个地方的人文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也是跟团与自己去不同的地方。从此以后,便开始习惯了跟团的模式。
我对吃没有讲究。也一直抱着我们是来玩的不是来讲究吃的,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我对住也没有讲究,只要干净,有独立卫生间就行,我们只是休息又不是长住。所以跟团觉得又方便又不用自己去找吃住。
可是,慢慢地,我对于这种填鸭子式的景点,没有特色的饮食,赶时间完成任务般的游走,让人觉得不是在旅游在享受山水之间,而是为了到此一行。不管你来多少次,跟来一次没有什么区别。永远停留在是景区。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规定的内容,没有个性,没有随乡,没有更新一步的探究,有的只是浅薄的认知。
原先对吃的随便,后来想来更是一大损失。你跟团,他要照顾全部人的口味,所以用的是本地的菜烧的是潮汕的风格,这样便成了不伦不类。每个地方的饮食特色肯定是与当土水土有关的。
潮湿的地方要用辣椒驱体内的湿气,干燥的地方需要滋润的做法,高温之处与寒冷之地也肯定是不一样的饮食。可不管你到哪里,永远是当地的食材潮汕的做法。就拿这次去福建泰宁,因为所有食物没有下一点辣椒,导游也说,原来我们比较湿需要吃辣椒,可怕你们吃不惯,所以只能不下辣的。可是当地的水比较寒凉,只是三天的饮食身体就受不了。
自驾游只有07年一次去福建龙岩。随心地走,随意地逛,可是找吃的却成了一大麻烦事。常常饿着肚子转了半天也不知要吃什么。因为当时不懂得先从网上看攻略了解当地的风土行情特色特产。好在住的是先生朋友的宾馆,但是一路的问路,却让我至今依然记忆犹新。咱就是一笨嘴笨舌之人,可是你不问就有可怜南辕北辙,只能赶鸭子上架了,呵呵。
去年去香港,因为先生的老妈兄弟姐妹都在那,所以到了当地自然会有姐妹当导游带我们到处逛,对于吃的我只有一条“我要吃你们这有,别处没有的。”呵呵,就算吃了不好吃,我也认了也乐意。反正好不容易来一趟,我就要吃点家里吃不到的,如果到这里还吃海鲜什么的,那还不如回家吃呢!
而今年的桂林行,原来对于跟团的束缚与饮食的约束让人实在退避三舍。后来还是同学说可以自由选择地点时间与饮食,这才有了兴趣。而关于这个寒假原来打算的北京行,也因为吃不到当地的特色美食而千般不愿意跟团。
在此,还要谢谢所有给偶出主意帮偶写攻略还有各种注意事项的博友们。非常感谢,尽管因为怕冷的原因寒假去不成,但北京是一定要去的,所以朋友的所有意见建议与路线攻略都能起大大的作用的。
前些日子在图书馆发现居然有许多关于旅游的书。这一发现实在大大的惊喜,这种书印刷精致,彩图精美,文采斐然。以一种别样的眼光说旅游,贴切生活,游走大街小巷为目的,品尝当地小吃为乐趣,寻一家庭旅舍或者青年旅馆。在庭院里树荫下石桌旁晒太阳,一杯清茶,一本闲书,或者与来自天南地北的同为游人身份的人侃大山,拉家常,聊心得……
走在每一座被旅行社忽视的小小庭院,没有名气的深巷子古宅子。或者寻访历史人文,或者拜访寻常百姓,或者与贩夫走率谈谈,或者听街头巷尾传来当的戏曲……
甚至,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还可以租下某一种小小民宅,当起当地的居民,体验一下当地的市井文化,生活原味。你可以浸淫在时光深处不思回转;还可以赖在床上看日升月沉;更可以什么也不做,哪里也不去,就在这异地他乡又是昨时的安身之处,发愣,发呆。
越来越觉得,既然好不容易来一趟,既然千山万水跋涉而来,如果不沾点当地的气味惹些当地的相思过上当地日子,就真的得不偿失。像那些五天可以逛个“华东五市”的旅程,把所有的时间就花在路上,就像演员在赶场子,不仅累还不明所以。像我妈回来后把“义乌”叫成“成都”让我笑了半天。
其实我一直并不热衷一定要去多远的地方走走,在生活拮据的日子,我觉得只要到郊区或者水边坐坐,已经是很美好的时光。就算现在,我依然是这样觉得。旅游景点在其次,一路上的伴儿和带上的心情才最重要。不是有句话说“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吗?如果一路就为直奔目的地而去,那其他的时间岂不是无聊加难熬甚至是一种受罪了。
没有目的,随遇而安,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你都能找出亮点来,那才是真正的享受与放松,是真正的心灵的洗涤。当然,这是我做不到的。我有太多的顾忌,太多的担忧,太多的犹豫与胆怯,所以做不到这种随心随性随意随兴,也无法完全体会到这样无拘无束无牵无碍的身心的自由。
其实,不是没有想过,独自出行。
那一次与先生聊天,竟然听到的答案是“可以”。这是我意料不到的,也让我大为惊讶。我真的,可以一个人出走?没有目的,没有预算,甚至没有打算到什么地方,只是随着心头的兴起而走而停而离去……
不是说人生无料人也无料吗?既然如此,为什么我就不能来一次让人大为惊讶大出意料的举动呢?嘻嘻。当然,当然,目前心理还没准备。
本来这次准备改目的地为苏州。跟先生坐在沙发的时候,我说:“上次在网上测试,你猜我前世是哪里人?”
“是哪朝的还是哪个地方的?”先生问。
“哪个地方的。”我说。
“苏州或者浙江。”他很肯定地说。
“咦?为什么?”我奇怪地问。
“因为你的气质像这些苏州杭州的人。呵呵”他信心十足的说。
什么气质?气质真是玄之又玄的东西,没有定义没有规律全凭感觉,应该说是我的性格。尽管他一直嫌偶长得难看,好在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让他认可,哈哈。
可一想到一群人跟着偶这喜欢走街窜巷的人瞎逛,心理就很过意不去。我喜欢这些古宅老街,别人不一定就喜欢;我喜欢这传统民族,孩子不一定就会喜欢;我喜欢晒着太阳发着呆,别人肯定会觉得无趣;我喜欢各种小玩意,可人家会觉得太过孩子气……唉,如果咱兴趣勃勃,别人意兴阑珊,那还有什么游兴可言?
所以还是觉得苏州适合两个人手拉手,消磨一大片一大片的光阴。或者一个人孤单而却兴高采烈的游走。就如我想去的,成都,武汉,凤凰……
先生说这计划大概五年后就能帮我实现,我且拭目以待吧。哎哎,目前最重要的是春节到底要去哪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