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竹影似水,馨茶若烟 [转载]竹影似水,馨茶若烟](//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竹影作字清若水,馨茶为文袅如烟。
————题记
元宵后的一天,二月十日,一个轻盈的女子,在《茶香袅袅》的悠扬乐曲中,敲响我的门。
我随声跟去,推开了她的园门。谁知,这一见,便不想离去。平白如水的日子,就这样,泛起阵阵涟漪。
她,低头,汲水沏茶,只见了她的侧影,清淡的轮廓,垂着发辫,风吹发动,茶香四溢。
园里的竹影斑驳着光阴的脚步,在她的指尖下,一行行美妙清灵的字,如泉水汩汩而出,清澈着我的眼睛。
茶碗飘出的缕缕茶烟游走于园中,数着她绘下的一篇篇清丽柔婉的文,温馨了我的心魂。
那里,是守候了五百年梅花么?沐着风霜雨露,“原来,一直在”,用五百年的痴,书写着或浓或淡的等待与幸福。“一朵花,便是一年的记忆;一朵花,便是一生的祈盼;一朵花,便是一丝,一缕,一心,一情的执意”!五百年,忘记了多少往事,又保留了多少痕迹,都是这梅花的心意。一个等,成全了她笔下的痴。
那里,是粉面桃花么?飞扬了十里,来到她的园,玉指敲下的是一段感人的仙凡传说,在《三生三世,莫忘莫失》中赚了多少眼泪。“相拥而立,相看桃雨。相对痴迷,再不分离”,诗一样的语言,诉说着跨越了三生三世的情意;“上天入地,只为一人;前生今世,永不变心”,一颗心只为了爱,即使灰飞烟灭,也要来世相守,即便轮回三生,也不能丢下那一个你。主角“浅浅”的故事,不仅是传说,也是她心里的祈愿。若无此心,便无此笔,更无此意。
那里,云步轻轻的是白狐么?她,点读着诗经的诗句,蘸着空灵的笔墨,描画的是一只走了一世又一世,跨越千年,只为了报恩于情的美丽白狐。让人难忘这娓娓而述的《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带来的“百年修得同相遇,千年修来共枕眠。若得与你相伴老,何惧生死与轮回?”的震撼,痴情不惧岁月,点恩倾情相报,是一只在她心中徜徉已久的白狐,寄托着她对情意的殷殷解读。
几树梅花,十里桃花,一只白狐,都是一个“痴”,那是她倾尽全心,是她的一心一意,执着与执意。
所以。她的先生是幸福的,一心为家,一意为伴,责无旁贷地操持着大小家事;她的两个儿子是幸福的,从不落下的家长会,从不落下的片言只语,从不落下的小小心意,都是她执着的关切;她的父母家人是幸福的,消逝的岁月抹不去即便是遥遥四岁的经历,记得过去的好,执意付出的是对家人的关怀,一朵朵五月的姹紫嫣红便是最好的回答。
所以。她的友是幸福的,一一地回复,细细地作评,一个“抱抱”有多少亲昵;一篇篇为友而作的文,象一首首清亮的歌,诉说着真诚,每个字句都是用心植下的花,开在友的心中,醉了友的思绪。
有友说,她象芸娘,兰心慧质。
我说,她象芸娘,兰心慧质;她又不象芸娘,不是因为柔弱就是软弱,她有茶的清新与温柔,也有竹的柔韧与坚强。
她,爱竹,爱茶,笔下的竹影是她的影,笔下的茶烟是她的心。
竹影与茶烟,常常婀娜在她美妙的文笔中。
翻开《一帘茶烟半窗竹影》,看到的竹影似水一样清透,“大概心中思之,看之,想着,念着时,越来越清净。一枝三片叶,都无限风骨翠碧。更别说风筛疏竹时的天籁;雨打竹叶的净心;斑驳竹影的飘逸;黑夜剪影的寂静”;闻到的茶香似轻烟袅在视界,“茶,是烟火人间的;是生活所需的;是平淡日子里的一注阳光;是烦闷时节的些许生气;是孤单无聊时的伙伴;是漫漫长夜的寄托”。甚至,她怀疑自己是五百年前佛前的茶烟,落在了人间,有了烟火的气息。因此缘故,她的思索不是空穴来风,不是空洞无物,而是在花开花落、草荣草枯、风飞雨飘、粗茶淡饭间,书写着感悟。
因为,听了佛音,有了佛念,她的竹影与茶烟总是带着禅意。“云端不算高,尘埃也非低。有竹有茶烟,心亦无所系。人间数十年,浮生半日闲。偷闲不算闲,心闲方是境”,若心不净,若心不清,怎能写出这如水如烟的文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