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乱入红楼:李纨之才
潇湘蓝
微信文集:xxlwenji19
李纨被误认为读书少,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你看李纨出场;“这李氏原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
要是一瞥而过,就真以为李纨读书不多了。
其实历代大文人自谦,都是这样“虚怀若谷”避重就轻的。
一、 你细看,父亲是国子监祭酒。 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国家教育部长。
大清教育部长之家那是多少名士俊杰踏破门槛之地。那是真正的诗礼簪缨之族。李纨便是不读书,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高人几等了。
其二,
“族中无有男女不诵读书者”,这李纨当然不会在外。
不过世人都以为女子读书究竟只能自娱。所以李守中当然要强调“女子有德”了。这是俗世嫁女的关窍。于是再谦逊一下“不十分令其读书”,那耳濡目染三四分,再读个三四分,也有八九分了。你能说李纨读书少?
然后再举例说读的《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也还是在说明“有德”。
所以一般人听来就是“尚德不尚才”了。
其实不然。
第一,李纨的名和字都很别致。
单名一个“纨”。 纨:细绢、素。 古人认为质地最精细,颜色最素净的丝织品是最为华美大气的。这是文人审美的最高点。可见李守中给女儿起名心思之纯雅。
字,宫裁。
脂批“一洗小说窠臼俱尽,且命名字,亦不见红香翠玉恶俗。”
呵呵,那么白宝玉、黛玉、宝钗,妙玉,这些个雅人俗名都被比下去了。可见李纨从小的品味教养。
再看起诗社。
一、 探春下了个帖子,宝玉就急忙到了秋爽斋,黛玉和宝钗迎春惜春都已经在了。宝玉急不可耐了,宝钗说“你急什么,人还不齐呢。”话音刚落,李纨就到了。 一向沉默寡言的李纨兴致高昂,进门就笑道“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荐掌坛。”
都以为诗社是宝玉钗黛的热闹,却没想到这也是正对了李纨的心思了。然后又是一句话露出本性“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心思的,想了一想,就没有说得。” 这诗社的雅意还是她最先想到。不愧是国子监祭酒之女
二、 若非有才,怎么有胆量自荐掌坛。 这是要品论诗词。若胸中无丘壑,焉敢在钗黛面前自信。
三、 再看黛玉宝钗的名号也是她取的,妥帖吧。
四、 宝玉更是评她论诗“最会看最公道”。 你还能说她只读过《女四书》之类的。
李纨之才藏而不露,比宝钗更加有姿态。 越是大学问者越谦卑。 这就是李纨之才与德。 潇湘蓝微信公众号:xxlwenji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