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三毛:谁来告诉你,远方有什么
潇湘蓝
微信公众号:xxlwenji19
三毛的传记无论是《撒哈拉的故事》还是《倾城》、《温柔的夜》等,三毛的文字里有很多美化和虚构的地方。比如《悬壶济世》中用指甲油补牙的情节,还有《倾城》中 “我知道,我笑,便如春花,必能感动人的。”一看就是小说思维了。但很自然,也引人入胜:“他,很深的眼睛,不是为什么那么深,叫人一下子有落水的无力和悲伤。”
无论当时是什么情况,三毛的视觉和心理都是真实的,表达也足够给力。配上一个苦读数月的留学少女在遭遇到各种不合理的规定和阻碍之下,她依然保有内心的敏感和浪漫的体验,令一切充满美好。
其实她写的真实性和美化的程度有多少,明白她的意义的人不会在意这些。
张晓风说,三毛的流行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都爱飘逸的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三毛才是落了实的,她一次次流浪、奔向,飞跃困境,并甘之如饴。而我们只是颓然丧气地凝结成了一滴雨,低低的,把自己贴向大地贴向人生的屈了服了的一滴雨。
三毛的悲剧是她终还是像了唐吉坷德,不太实际单枪匹马。正是唐吉坷德式的激情和主动,她越过千山万水找到了王洛宾。
决定来新疆之前,她专门在尼泊尔定制了一条漂亮的藏族长裙。“我愿意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那是来自《在那遥远的地方》的灵感。三毛的深情三毛的用心,感天动地却感动不了一个凡间被捶打多年的男人。
当她在王洛宾面前穿上那条衣裙时,他看到的是当年心中的藏族少女吗?
14天的朝夕相处,不是47与77的年龄差距,不是生活习惯的差异,不是萧伯纳那把破旧的雨伞的比喻。14天,让三毛折堕的只能是他的无情。
“精神上融为一体”止于三毛丰富的想象力。王洛宾饱经磨难的经历没有培植出这样高贵的素养来回应。 三毛说,人如飞鸟,在时空的幻境里飞翔。
三毛戛然而止,没心没肺热爱八卦的世人无所谓,但是没有了三毛,没有了这个横冲直撞的三毛,没有了那片飘逸的云,谁来告诉你,远方还有什么。
潇湘蓝微信公众号:xxlwenji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