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潇湘蓝
微信公众号:xxlwenji19
最近朋友圈都在刷《无问西东》的影评。
流传度最广的一篇,字体加黑部分大概是这几条。
1、这部电影,本质上讲的是大学精神的传承。
2、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3、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4、每一个时代,都会给出现成的“最佳选择”。
5、所有的故事,被一种浓烈的高尚的精神串起,这种精神,高于明哲保身,高于最佳选择。这种精神,或许会让人在当下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愚蠢。但这种精神,指引着人们,去面对或盲从,或黑暗、或动荡、或浮躁的时代,给我们伟大的精神世界一计闪耀的光芒。
6、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
7、质疑世俗,不参与世俗,便是反世俗的重要方式。张果果对待世俗的方法,是适用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并不太困难的方式。
8、和这一刻的快乐相比,世俗是什么,真的不重要。
9、她终于放下世俗的规劝,直面内心的柔软。
10、她的目的,在于塑造灵魂,而非仅仅传授技能。
11、那个小小的降落伞,在我看来是如此浪漫。英雄的定义未必是刚正不阿,战死沙场,也可以是柔情似水,接济苍生。
以清华大学的厚重感以及宣传片的角度涉及到精神、真实、世俗、灵魂这些大命题是妥当的。但这些亮眼的金句却也可以独立于电影而存在。那么电影是如何表达的,又是各人谈各人的看法了。也许未必都心同,只是觉得这话漂亮!
唯一联系到电影内容的就是空中投放饥粮拯救孤儿那节,也是我唯一的泪点。英雄也可以是济贫扶弱,同情苍生。至于“柔情似水”我觉得煽情了。他到底还没来得及去爱一个人。
说到影评,你们真该去看看她写的。
《新生》
1、描写农村的纯洁怎样为都市的罪恶所玷污---一个没有时间性的现象。
2、《新生》的目的在“发扬教育精神,指导青年迷津”,可是群众对于这教育是够感到兴趣,制片人似乎很抱怀疑,因此不得不妥协一下,将“迷津”夸张起来,将“指导”一节竭力的简单化。
3、没有大腿戏可看的地方,村民唯一的娱乐便是这些有声有色酣畅淋漓的忏悔。
4、它缺乏真实性,一部分是经济方面的原因。并非因为电影公司不肯花钱,而是戏里把货币价值计算得不大准确的缘故。
5、从前的影片往往只给你一种虚无缥缈的自新的感觉,仿佛年初一早上赌的咒,发的愿心似的。
6、她和男主角做朋友纯为了交欢智识。
7、一个身强力壮、具有相当知识的年轻人竟会无事可做么?一定要叫她走到“辽远的,辽远的的地方”,是很不符合实际的建议。
8、大众的初步教育,是否比少数人的高等教育更为重要,更为迫切?
《渔家女》
1、他不知天高地厚,满以为画两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岸的裸体女人便可以挣钱养家了。
2、以前的中国学者有过这样一个普通的嗜好:教姨太太读书。
3、悲剧变为喜剧,关键全在一个阔小姐的不甚可靠的良心---《渔家女》因为成为更深一层的悲剧了。
4、《渔家女》的创造人多半从来看到过一二游泳着的鱼----除了在金鱼缸里。
两部30年代的电影,说的话到现在还是有穿透力的。
每句话都从电影里来,从电影语言推到生活实际历史发展思想根系,几乎没有废话大话虚话。
《无问西东》我看了,也很喜欢。剪辑尤为精当。电影语言流畅自然内敛。泪点一是飞行队救灾,二是淑芬跳井。前一种是正义本性直接痛快,后一种悲绝不为人知各凭意会。也许,意会才是影片最大的噱头。
潇湘蓝微信公众号:xxlwenji19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