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渊明:文人归园田居真的快乐吗

(2017-12-20 08:53:02)
标签:

陶渊明

归园田居

山气日夕佳

暧暧远人村

榆柳荫后檐

陶渊明:文人归园田居真的快乐吗

潇湘蓝

 陶渊明:文人归园田居真的快乐吗

潇湘蓝微信公众号:xxlwenji19

读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不由又笑又叹。

 一、

笑的是文人不谙农桑。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是杂草长得比豆苗还旺盛。想必是把豆子种下去后,诗人就回房看书去了。隔了一阵再到南山下,这才发现杂草丛生到不可收拾了,于是第二天就扛起锄头“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整整忙了一天。一个宦海沉浮三十年的人一朝回到农田里,这样起早贪黑毫无怨言算适应快的了。

这是《归园田居》其三。

 

另外还有《归园田居》其二:“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这是担心秋冬季节一到,桑麻披霜挂凌,死伤一片,田地又将荒芜。如果熟悉农桑,春种秋收或秋种冬藏,都是自然规律,原不必过分担心。反之,则徒生忧惧。也是对农作物成长了解不够和缺乏必备的应对措施。“常恐”两字听着还是蛮惊心的,陶大人辛辛苦苦,但常有恐心,这农活干得一点也不踏实啊。

也许,有人要纠正说,“霜霰”是指恶势力。那么诗意直接从农事跳到人事。陶大人不是归园田居吗?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他这场田园秀竟然完全意不在此?这也有点过了。

 

二、

但是文人归园田居,的确心未安。

心安即是归处,叹的便是“心犹未安”。

 

《归园田居》其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大人立志回归自然,“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这个建筑模式充满文人之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更是诗意盎然,令人怦然心动。及至“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又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老少翁媪,岁月静好。最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充斥着初归田园的欣喜之情。

然而,从《归园田居》其二开始,调子就越来越低了。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这句就有意思了。

“野外”、“穷巷”两词颇有孤冷鄙陋之感。与田园理想是相悖的。还有一个“绝”字。上一首诗是“虚室有余闲”,是闲乐。下一首“虚室绝尘想”则是不得已,是被动的,不去想,不去念。而这还只是隔了一道虚掩的门。虚室是关不住一颗奔腾向往的心的。

 

其三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如果语义双关,这里有对田园理想的不确定思考。陶大人身在“野外”,心犹热血,即便退隐,不舍不甘喜忧参半前景未明,心事重重。

 

其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后的陶大人其实一直内心矛盾,但看到“依依昔人居,死殁无复馀。”有点想通了。万境归空,这是古人的哲学思想。也是无数想不通的人,站在亲人的墓碑前豁然领悟的那一刻。

 

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紧接着上一首的“人生似幻化”这里又是“怅恨”又是“独”,可见孤寂忧愤依旧。回到田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烫酒,杀鸡,请邻人。“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陶大人的生活似乎清贫到底了,家里请客连油灯都不够吗?要在屋旁燃荆柴照明。就这样“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把酒言欢,一夜无眠。

最后还是酒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只有第一首是欢快的,后面越来越低沉,越来越悲感。文人的田园理想似乎也并没有解决他们的困惑。

潇湘蓝微信公众号:xxlwenji19

陶渊明:文人归园田居真的快乐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