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经玩味:宋代文人的个性解读

(2017-05-31 10:40:46)
标签:

诗经玩味

宋代文人

个性解读

心学

人情味

分类: 诗经玩味

诗经玩味:宋代文人的个性解读

潇湘蓝

微信公众号:xxlwenji19

诗经玩味:宋代文人的个性解读

宋代文人诗词话之余,他们也喜欢品读诗经。比如欧阳修、苏辙、司马光、郑樵、王质、杨简、许凯、戴溪、严粲。这些大文豪写的诗话笔记虽然没有像孔颖达,朱熹那样被定为官书,成为历代学子解读的标准答案。但是充满了个人的魅力,其书读之细微,学识之精细,比一般的注释本有意思多了。

比如,杨简是心学派的代表。他在政治上比较平庸,学术著作有《宋史》《艺文志》《慈湖诗传》等很多本。

他用心学学说去解读《诗经》,比如《关雎》一篇。他说“不妒不忌之心,皆道心。”又说“夫人之善心,才是后妃之本”,这样就把毛公等人的后妃之德,朱熹认为的后妃性情之正,都比下去了。因为道心、善心是天地鬼神之心,人之本心无所不在。这种格局“无体无际畔”,其玄妙超脱直指人心,比经学家的道德说其实更有力量。

严粲,南宋后期诗人。精《毛诗传》,但“有所未安乃参与己说”,既尊重前贤,又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如《王风·中谷有蓷》:“有女仳离,遇人之不淑”,一般看做“上错花桥嫁错郎,妇人惨遭离弃的事件。”朱熹解读为“一女见弃,而知人民之困。一物失所,而知王政之恶。”

严粲则着眼于荒年实景的现实境况,“有女见弃与其夫别离,慨然发其叹声,自伤遇斯人之艰难穷厄也,谓见弃者非其夫之得以,特以饥馑不能相养故尔。”这是说,妇人被弃,乃是乱世饥年,憔悴萧索,夫妇相弃,但弃妇并不怨其夫,只因时事艰难不得已而为。

这种解读“深得诗人优柔之意”。是非常有见地的解读。

三、

辅广,师事朱熹,也深为朱熹看重,但他解诗善于艺术分析,很有品诗的味道。

比如《小雅·采薇》“昔我往昔,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辅广解读为“始去之时,二月。来年得归之十二月,路之长远,身之饥渴,是劳苦之甚而伤悲之极,而尤曰:莫知我哀。可见其体悉之心无有穷极也。”比起朱熹的“此章设为役人预之道其归时之事,以见其勤劳之甚也。”,不知如何入情入理,感人至深。这才是诗解。饱满的情感和理性的分析相结合的艺术解读。

 

宋代文人的个性解读很多,内里杨简的心学,严粲的人情味,辅广的艺术品评,都极耐读。他们都有扎实的学术基础,名气不大,尽得真才实学。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理学家。又岂是一个程朱理学所能晃过的。

宋代文人读诗解诗,都能尊崇自己的个性,不人云亦云。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私话:

潇湘蓝微信公众号:xxlwenji19

诗经玩味:宋代文人的个性解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