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不是说一句安康,就可以过去的

(2016-06-14 09:45:56)
标签:

端午

许太太

粽子

旗袍

潇湘蓝

端午,不是说一句安康,就可以过去的

潇湘蓝


端午,不是说一句安康,就可以过去的

今年端午,自己学包粽子。家门口的湖边就有芦苇叶,爷替我采了几把。回来洗净,剪平头。糯米、赤豆依次浸水。网购的粽子绳按期在明天到。正好。不料,粽子绳店家迟迟不发,迟迟不到。糯米浸水已过二十四小时。我急得团团转。

这时候想起,许太太每次吃完粽子,都把粽子绳收起来。一根根洗净了,晾干了,卷起来收好。我当时看在眼里,心里却有点鄙视。那么些个腻哒哒、灰扑扑的粗棉线,有什么舍不得的。也要费这功夫。明年买新的不就得了吗。真是小家子气。

也奇怪,一晃三十多年了,许太太洗弄粽子绳的印象还是那么深。但是想法却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真希望,许太太现在就在眼前,看见我着急。她悄悄一转身,从不知哪个旮旯抽屉里翻出一卷棉线来,笑眯眯地交给我。

许太太,是曾经帮我解决无数问题的。

回想她年轻的时候,各种能耐。她能把你一把从床上拎起来,不容置疑地把你关进书房。一口气做出十几个人的饭食。一左一右提着两大桶水健步如飞。平时见她低眉顺眼,和和气气的,一旦真要得罪了她,没有人可以接上口,因为她句句在理,句句如锤。那气势,犹如火山爆发。后来我才发现她磅礴的气势和宏大的气场是多么令人振奋,可当时我并不太喜欢她,因为她管得实在太多了。

那时候,我觉得许先生那么英俊、那么温文尔雅,怎么娶了个老虎似的女人。稍长,稍懂点人事了,发现原来闷声不响的许先生,一点用都没有。家里凡有大事,都是许太太拿主意,拍板、定夺。到后来,族里,姥爷一辈的都渐渐没了。至亲好友都以她马首是瞻。有婆媳纠纷的、财产分割的、兄弟嫌隙的,都来请她出面主持公道。甚至连居委会有时也会上门请她去协调一些邻里纠纷。

 端午,不是说一句安康,就可以过去的


 

如今的许太太已经八十岁了,就像薛宝钗变成了林黛玉。她变得身轻如燕,柔若无骨。风吹吹就要倒了。

 

我也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守在她身边,看她包粽子。或者打通电话,说一声,我想吃点啥了。她就乐滋滋地忙活一天,煮好、包好,又拿出不少你需要或不需要的东西,整整两大兜子,不管多远,七颠八晃地坐着公交车送过来。

 

眼下,我只好看着浸好的糯米和赤豆,煮过的粽叶,看着没有粽子绳的困境,努力想出折来。无奈之下,我把缝衣线拉出来扯得老长老长再绕成三四股并成一根粗线。就这么着独立完成了第一次包粽子的大业。


端午,不是历史典故,不是屈原风骨。是家的温馨和甜蜜,是每一年的记忆在一年年老去,能护着你的人越来越少,你要顾的人却越来越多,你不得不咬着牙独自上路了。

端午,不是说声安康,就可以过去的。

 

这时候,接了个电话。

电话还是关于许太太的。

 

端午,不是说一句安康,就可以过去的

原本她之前叫许阿姨,许太太的称呼是从六十岁起的。

那年,许太太得了胃病,手术后,只剩下原本三分之一的胃。她顿时瘦弱下来。之前的衣服都不能穿了。我给她买了件旗袍,她妖娆地焕发了第二次青春。

 

从这个时候起,她返老回少女,把所有的精气神都穿进了旗袍里。

许太太穿旗袍是出了名的。

 

初夏的时候,她穿着一身暗紫浮花丝绒盘扣的老法旗袍,跨着一只黑色暗花的真皮小包,一头白发上面顶着一幅墨镜、手里撑着一把竹柄银绣的小阳伞,脚上是一双缀满珠玉的半高跟鞋,摇摇地出了门。走到哪里,都是啧啧称奇的眼光。熟人都会真心假意地奉承几句,“许太太就是民国美人的范,越老越有味道。”许太太就爱听这些,她笑得就像当年的周旋、阮玲玉。

 

一年一年,她箱子里的旗袍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大概有三十几条,丝绒的、手绣的、真丝的、蕾丝的,就有十来件。其他家常穿的棉的、布的、单的,从初夏起,一个月,每天可以不重样的。她就这么翻着花样、费着心思,想穿哪件穿哪件。还要配好鞋子,然后再伶伶俐俐地出门去。一般也走不多远,通常都是到烟酒店里和人搓麻将。偶尔在小区门口买点菜、买点水果。她年纪大了,两只西瓜也要分两趟拿回家。水果店里的老板娘难得见到这么个漂亮的旗袍老太太,说话又是那么和气。就帮她把西瓜送上了楼。

 

一开始,家里人听说她生了恶病,都哭的死去活来。又看见她喜欢穿旗袍,越穿越精神,就都尽量满足她。渐渐地养成习惯了。许太太呢,是凡有宴请,必定要新买一件旗袍,还要新买一双鞋子配。而且一定要是儿女们买的,方才称心、完美。因为,每到别人夸赞的时候,她就特别骄傲地说,“这个呀是我女儿买的,这个呢是我媳妇买的。”

 

 

下个月,她的重孙办满月酒,许太太很郑重其事。因为孙女婿可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她去了也必定是要做上宾的,马虎不得啊。她在家里思忖了半天,一步一莲花来到孙女家,摇着把黑色蕾丝的精细小扇子慢条斯理地闲扯。

“阿囡啊,我想着要买件旗袍,还要配双鞋子,我都看好了,就是价钱太贵了,我么,有碍舍不得。“

孙女就说,“个么我帮侬买。”

“要不少钞票呐。”

“多少呐?”

“至少一千吧。”

“哦。”

过了几天,也不见孙女把钱送来,许太太很不开心,嘀嘀咕咕说她变坏了。

刚才就是她孙女打电话给我,“姑姑啊,奶奶已经有不少旗袍了,是不是太多了,上个月我刚给她买过一件啊,她好像已经不记得了,不是我不肯花钞票啊。”

我一个电话拨过去:妈,你可不可以不要闹啦,你不要再任性啦……”

 

私话:

端午,不是历史典故,不是屈原风骨。是生活中一年年老去的记忆。过去的每一年,端午的温馨和甜蜜,都和老人们一同渐渐逝去了。让我们珍惜,珍爱。

欢迎订阅,潇湘蓝微信公众号:xxlwenji19

端午,不是说一句安康,就可以过去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