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雎:风诗之正经

(2016-03-07 10:11:39)
标签:

关雎

诗经

孔子

窈窕淑女

婚姻大义

分类: 诗经玩味

关雎:风诗之正经

潇湘蓝

 

关雎:风诗之正经



朱熹说,惟周南、召南,是以这两篇独为风诗之正经。

诗经有十五国风,周南、召南,是国风的开端。所谓“风诗之正经”,是指这两篇属于“正风”,其他十三篇为“变风”。所谓正风,是因其担负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教化之力,类似于《在希望的田野上》那样的传唱度深广的通俗大歌。变风,则是采集存备以便君王体察、监督所用的。如同各种风格的民谣。

《周南》之一《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一首关于思春的小情诗,读来朗朗上口,清新自然。但现在看来,把这种小情歌也归在正风里面,似乎与朱熹所讲的“风诗之正经”难以勾连,十分牵强。

然而,“孔子论诗以关雎为始”,作为整部诗经的开篇,《关雎》的意义和作用一直到明清,都是具有源头性和指导性的,不容小觑。

从毛传起,历代诗学家们是如何解读《关雎》的?


一、淑女之贞,乃是王教之端。

何为“窈窕淑女”,是理解《关雎》的前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通行本一般解读,这是凤求凰,君子企慕淑女。单纯的青春期萌动。如果这样理解,那么明清之前岂非都是鼓励男女自由恋爱的,媒妁之言又从何说起呢。而以此开端的整部《诗经》也会随之变得轻而弱,单单只有古语和韵律上的美妙,不足以扬名驰骋两千年。因此何以用“雎鸠”起兴,何为“窈窕淑女”?是理解《关雎》的首要问题。

朱熹曰:雎鸠,水鸟。今江淮间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并常游而不相狎。

毛传:雎鸠,挚而有别。

朱熹曰:窈窕,幽闲之意。

汉朝的匡衡曰:窈窕淑女,言其贞淑,不贰其操。……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

关于雎鸠,朱熹和毛传的解释是这种水鸟雌雄结伴,同游而不亲昵,真挚而有区别。很有点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意思。

再看“窈窕”,按诗学家们的解释,“窈窕”二字与现在说的“端庄、稳重、安静”意思一致,而与如今的“身量窈窕,体态婀娜,风姿绰约”没有关系。其次,匡衡将“窈窕”赋予贞洁的意思在内。特指女子必须情操高洁,贞静自持。

由此可见,“窈窕”,指的是女子言语安静、举止端庄、品性贞洁。“窈窕淑女”就是有着这些德行修为的女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是强调这样贞德高贵的女子,才堪配圣王君子。

诗学家们还说:周之文王,生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以为之配,宫中之人于其始至,见其有幽闲贞静之德,故作是诗。

如此,整首《关雎》以相敬如宾的雎鸠起兴,以雎鸠之德佐观淑女之德,以幽闲贞静的文王妃为天下淑女的楷模。这是纲纪之首,王教之端。

 







关雎:风诗之正经

 

二、性情之正,而非情欲之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钟鼓乐之。”

孔子以为,其一,雎鸠相与和鸣,情意深厚而不狎昵,是指后妃性情之正。其二,无论是寤寐求之,辗转反侧,还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得与未得,哀或乐,都不过如此而已。可见诗人性情之正。其三,《关雎》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吟诵朗朗上口,声气相和。因此孔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匡衡曰:窈窕淑女,情欲之感,无介乎容仪,宴私之意,不形乎动静。夫然后可以配至尊而为宗庙主。

孔子和匡衡的意思都是说,女子无论在内在外,有情无意,均不能喜形于色,举止无端。性情之正,方能匹配。

在这里,诗学家们认为《关雎》意在恬静美妙的诗意和女子的含蓄隽永的性情上,对诗中的情欲之感和或浓或失的微妙情绪是忽略的。

 

 

关雎:风诗之正经





三、《关雎》论的是婚姻大义,而非男女情爱。 

匡衡曰:妃匹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

孔子言:太上者,民之父母。后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则无以奉神灵之统而理万物之宜。……自上世三代以来,未有不由此者也。

孔子所说的“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说的是若妻妾行为不端,神灵将不能庇佑,家业事业都不能顺顺当当。孔子又说的“自上世三代以来,未有不由此者也。”对于婚姻中女子的德行修为的重要性、延续性和恒远性更是得到了历史的验证。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被传唱了几千年的诗经之始,一开始就是以文王和后妃的美满姻缘为标杆,启发万民婚姻之礼正,才是生息繁衍的根本,子孙后代万福之源。将婚姻匹配中女子的德行放到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既是对女子极高的褒奖,也给女人们带上了沉重的枷锁。因此,明清之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追求情爱的青春觉醒者越来越多。

孔子论诗以《关雎》为始,其目的是为建立一套完整的礼仪规范,虽然难免偏颇,但因此影响民俗上千年,也是根深蒂固的。如今读诗,也不能完全不理会诗经之始。所谓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此诗为之经。人事通达,天命其上,没有一首诗可以凌然于世外。入得来,出的去,谓之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