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宁线上最后的千年古渡口
标签:
锅盖面镇江西津渡古渡口过街石塔观音洞 |
沪宁线上最后的千年古渡口
潇湘蓝
早起,被一栋爬山虎包围的洋房惊艳到了。满目绿色,生意盎然,从楼顶泻下来,无数段绿浪,有山有水的气势。那些红格子窗棂就从密密层层的缝隙里偷望着对面的山坡,山坡上是英国当年的领事馆。历史的烽烟就从这里倏地弥漫开来。
沿着山坡蜿蜒而下,经过观音洞到待渡亭,是西津渡一段最有滋味的古街。八点之前,街上清幽舒朗。两边的青砖小楼,气质温雅,民国的气息在这条窄巷里徐徐叹出。墙缝里顽强地钻出一丛丛蕨类植物,在忽明忽暗的光影里熠熠招手。四道低低的券门气魄犹在,每块匾额上镌刻四个大字,压得住来人的张扬或喜悦。我一看“同登觉路”四字,便不敢念出来,只能低眉顺眼虚虚地过。一抬头,又见凌空一座石塔。这是国内仅存的一座元代过街石塔。人从塔下过,便是礼佛。在我前面几步之地,就有一两个大妈,对着一处深锁的大门,双手合十,拜了几拜,再又跪下来,头磕在台阶上,许久不起身。这是观音洞的门前。看大妈的衣着,芸芸众生之一,如此虔诚,如此用心。早起,就为了磕个头。这世上可以卑微,却不能没有念想。观音洞的小门大约在九点以后开,很简朴的佛堂,香烟缭绕。这个时候再进去磕头的游人,观音大师想必也懂。
云台阁顶层,极目纵览,断矶绝壁,天然港湾。长江在这里拐了个弯,绕进来的船只在水湾处停泊、载货、度人。千年之间,兵家雄踞,粮艘次第、文人北上,皆在此成就了不朽的记忆。骆宾王兵败后躲到了这里,,马可波罗从这里登岸,王安石一首《泊船瓜洲》,思乡之情天下共鸣。
云台阁一层有三面壁画,一座铜雕。分别展现从三国的铁瓮城到六朝京口城、唐东西夹城、宋罗城,四个时期镇江的演变。慢慢看来,朝代变迁,风情迥异,各自成趣。最美好而富庶的场景似乎是盛唐时期。画里屋宇林立,祥云缭绕。街市繁华,人事泰然。这一边,红帘小轿,衣香云鬓。那一边女子马上罗裙,怡然桥头过,男子白袍拱手,谈笑若当下。
走饿了,心心念念一碗锅盖面。寻寻觅觅,在古渡口遗址一边,豁然一栋两层小楼,门面大气。上书锅盖面品鉴店。品鉴?太雅了吧。走进去,中间大堂一溜水牌,面价不俗。旁边疏落落几件不起眼的小特产。右手一张长台,师傅手持一根一米多长的擀面杖,压住一墩面团,恰好在云卷云舒。再往右里,一面展示着锅盖面的画册、雕塑、传统的竹编器具。另一边是白雾缭绕的开放式工作间,没有玻璃挡着,大师傅顶着高帽,大锅里白水滚滚,一只竹漏勺上上下下,一只小锅盖浮左浮右,就是这在面水里不停翻滚的小锅盖,实在有趣。一个手忙脚乱的下面疏漏,成就了百年面食传奇。
某爷说,如今这里是沪宁线上发展最慢的城市。我看着,出了上海,一路悠然到此。车不堵,人不挤,看得到房梁,摸得着历史,古街不过半小时,吃就一碗锅盖面,一碟子醋,金山寺就说一段故事。知足也知味了,若再飞速发展,千年古渡口真要淹没在滚滚红尘里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