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蜉蝣诗经朝生暮死曹风 |
分类: 诗经玩味 |
【诗经·曹风】人生再短,爱情也要完整
潇湘蓝
我为什么要读诗经,因为这里人少,足够安静。那份静谧,会痴迷,会上瘾。
看曹国历史,小有趣味:
第一,重耳落难时,躲到曹国避难,被曹共公取笑捉弄。后来重耳回国即位,史称晋文公,那可不是吃素的,逮着机会把曹共公抓走并关起来。一国之君立马成为阶下囚,且毫无还手之力。你说这曹国君主可算是有眼无珠、欺软怕硬的范例。
其次,曹国只有556年的历史,却先后有26位国君执政,一半以上短命,而曹共公这样无能的国君居然在位35年,这样的长命,这样长的无能。
第三,史太公说,曹废公“好田弋”,曹共公“知乘轩者三百人”。祖辈大肆享乐,子孙专喜射猎。遥想曹国当年,山林旷野间,一片珠冠锦带,环佩叮当。个个英姿飒爽,风神飘逸。已然四面楚歌的曹国恍若盛世,这样一干君臣必定性情呆萌,善与鸟兽争,好采自然风,否则,何以没别的传世,唯诗经四首。
曹风四首,《蜉蝣》最吸引人。
通首诗我念念不忘这四句。眼前是蜉蝣飞舞,嫩柳拂水,阳光跃金,轻云舒卷。
曹国的诗人了得,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发现蜉蝣这种小飞虫,第一个细赏它的翅羽在阳光下微微颤动,第一个记录下它的美。
可惜,生活中喜欢这种文字的不多,那么来段理性的,对比一下:
没别的意思,雅俗共赏。
当然,更有高人,将感性和理性融合在一起的:
这句话出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没那么雅了,没啥想象的余地了。但是寥寥几笔,有定义,有比喻,写出生存环境,样貌特征,涵盖一生长短。可谓句句写实,字字珠玑。看来,不止诗人,即便是一位医学家,若语言环境使然,也可以玩转文言之美。
相比于“蜉蝣之羽,麻衣如雪”这样轻飘飘的空灵之美,蜉蝣“朝生暮死”的现实,更多人感慨不已。
所以《蜉蝣》一再回环反复“心之忧矣,於我归处。”曹人从蜉蝣美丽而短暂的生命中看到自身命运的不可控,充满弱国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悲凉之意。总之,从这里起,蜉蝣以“柔弱美丽、生命短暂、稍纵即逝”等意象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的心爱之物。如苏轼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五月天的“大时代你我都是蜉蝣。”讽刺人的“蜉蝣撼大树”……即便是“劝君汲取少年时”这样励志的主题,叙述中也往往带一点忧伤的情绪。
有时,文学也误人。太感性往往自伤。
其实,蜉蝣虽然只有几个小时的生命,但期间它要经过两次蜕壳,练习飞翔,恋爱、交尾、产卵,非常忙碌。生命过程短暂,但十分充实。另有生物学家解释,成年的雄性蜉蝣会在一天的黄昏时分,成群飞舞起来,雌性蜉蝣则随性飞入,完成交配。而后,覆水而亡。
原来这只是浓缩的生命而已。既然短暂,便没有时间叹气,没有空闲无聊。这蜉蝣界也不会生产肥皂剧了,也没有利益冲突了,剩下的是蜕壳、恋爱、产子。生命的高潮便是群体的婚飞。当夕阳西下,雄性蜉蝣们在天际翩跹,羽翼翻飞,雄姿英发。伴随着一声声深情呼唤,雌性蜉蝣们一个个循声而至,翩翩共舞……试想,这一场集体的“龙飞凤舞”是怎样的婀娜多姿、壮美绝伦,而当一切归于沉寂,雄性蜉蝣落于水面,随水而逝的时候,又是怎样的震人心弦,悲喜交加。
原来人生再短,爱情也是完整的。
“朝生暮死”并不遗憾,蜉蝣之爱,惊心动魄。
所以,不如改而唱之: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乐矣,比翼双飞。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乐矣,为爱而生。
蜉蝣之舞,麻衣如雪。心之乐矣,为爱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