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趣盎然的上海作协

标签:
上海作协赵丽宏薛舒2014写作计划时时刻刻 |
野趣盎然的上海作协
潇湘蓝
上海作协,位于上海巨鹿路675号,一栋老式的花园洋楼。百年前是“煤炭大王”“火柴大王”“水泥大王”刘吉生的家宅。融合了希腊、法国、意大利各种风格元素。由当年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建筑家设计和建造。
铁艺大门入内,一段幽深的走廊,枝叶婆娑,竹意盎然。园子中心的爱神喷泉最为惹眼,半裸的女神舒扬双臂,迎风俏立,姿态柔美。四边的童子抱鱼而视,地角还匍匐着青铜制的蟾蜍。柱廊上花栏上爬满了层层叠叠的绿植,叶子很大、很有力,无风,也做飞势。
从边门入,转角楼梯袅袅而上,音乐般流畅。右手边的彩色玻璃窗,一下子将人拉回绮丽的旧上海。《收获》《萌芽》《上海文学》也在这里办公,楼道内书物杂陈,陈设简约。
市中心繁华地带,紧邻的陕西南路商厦林立,时尚光鲜。这里竹木阴翳,猫儿闲庭,颇多野趣。果真文人与世无争。
会场,当年是刘府会客大厅。门廊的气势还在。厅内的天花板隔成一格格的,中间吊着水晶灯,最大的那一盏也很俗气,累累的珠串围成一个倒锥形,很常见的款,笨重、迟钝。看见每格子中间有暗绿色铜条镶咖色边饰的顶花,倒不是同一个年代的货色,想必好东西还是保留下来了。顶面刷得白白的,很新,却死板。倒不如,那些西式泛黄的门头来得大气。旧的好,因为当年的东西太讲究了。
2014上海写作计划,每年都邀请几位外国作家到中国来,二个月的时间感受上海。
一开始看见一个精瘦的男子,站在台前来往招呼,也算不卑不亢。想,他就是赵丽宏?真正的赵老师背对着,阔肩大头,浑身散发出来的态势,很明显把他和众多男士区分开来。转过身,看见一张面无表情的脸,但态然是始终是温和的。注意到他的衬衫,穿戴很整齐,领口系着,很雅致的细边衬领,颇严谨。
几个外国作家很有特色,彼此完全不同的风格。来自哥伦比亚的杰米·潘奎文,坐在中间,一圈细密而性感的胡子,眼镜背后露出温善的目光,说话还脸红,让人一见就很心怡。左手边的华裔黄女士,来自新西兰,却基本忘了中文。她淡淡的坐着,眼袋浅浅的勒出半圆,看人和看她自己都有点朦朦胧胧的感觉,像是时差没倒过来。不过,关于今年“时时刻刻”的那篇文字足见精雅。右手边的美国人杰维·特瓦伦,长相,中国人叫壮汉,那到处鼓胀的肉肉和可爱幸福的笑容成趣。因为他太太是复旦大学毕业的,赵老师立刻戏称他是中国人的女婿。他经常来上海,比起其他作家,脸上神采飞扬,自有一种亲切感。
最后要说的是薛舒。知道实际年龄,第一眼,很年轻。至少小了十岁左右。中长发,憨憨的笑。说话,嗓音就自然大起来,声情并茂地讲了两个令她感动的瞬间。最后一个叙说她父亲失忆之后的家人感受,几乎催泪。在场的人在这一刻,被凝聚在一起,几秒钟内进入真实的人和场景。难得在这样官方的氛围里感受性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