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经·魏风》:隐居山林的生命风景

(2014-07-04 20:43:58)
标签:

诗经魏风

隐士

硕鼠

伐檀

十亩之间

分类: 诗经玩味

《诗经·魏风》:隐居山林的生命风景

潇湘蓝

 

《诗经·魏风》:隐居山林的生命风景

 

《魏风》只有七首,《伐檀》和《硕鼠》却相当有名。其余五首,原以为没啥趣意的,不想,略一看看,就喜欢上了。尤其是《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短短两行,清新朗润,读之焕然。

夕阳西下,桑林熙动。农人荷锄而归,桑女罗衣飘飘,他们边走边说,边说边笑。声若雀鸟,状若孩童。诗人容身其内,轻袍缓带,神清意闲。一行人渐行渐远,消失在暮色之中。

 

这样的画面很平常,也很温馨。这样的一个瞬间,在任何一个年代里读来,都是美好的。只是,这是诗经中的一首。成为经典的文字都是要被拿来涮的,何况是二千年多年间,那么多的未知与无知。

那个时候的魏,被称为古魏国。一个几乎没有多少记载的诸侯国,弱得连怎么被灭的都不消记上一笔。好像就是即位不久的晋献公意气风发,一路顺带着把他收了,没有刀光剑影,没有一言半语,如同纳个小妾。挺认命的古魏国就这样亡了。一个如此寡薄的水土,竟然有七首《魏风》留下来,其中两首两千年后人从小就要死记硬背的。连同其他五首,文字上的震慑力不容小觑。这个小国,没有历史,却有诗人。

 

《诗经·魏风》:隐居山林的生命风景

古魏国的诗人在十亩内外,桑林晚景间吟唱。其怡然自得的背后是一幅王室式微、诸侯纷争、恃强凌弱、血雨腥风的画面。古魏国寂寂无闻。他们的公族状若硕鼠,不稼不穑,不狩不猎,整天吃白食。古魏的读书人一边痛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一边“心之忧矣,其谁知之”。这一群文弱书生,气急败坏之余文绉绉地骂到:君子是不会吃白食的。同时,他们也为小人不容,实在逼急了,便“聊以行国”,出城野游去了。即便是遇到自己喜欢的女子受到委屈也只会作诗安慰:“维是褊心,是以为刺。”意思是,我写这首诗的目的就是要去讽刺那个人狭隘无德的人。很明显,他们最大的武器,就是饱蘸浓墨,一吐而快。

 

书生们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不过,但他们字里行间的反抗精神,谁也不能小看。《伐檀》中对统治阶层不劳而获的质问,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硕鼠》中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的勇气和信念,也表现了一种智者的思维方式。这两首诗中对于当权阶层的摧毁力,内在的破坏力,历来被一个阶级压倒另一个阶级时所赏识。

书生们面对强权小人,他们羸弱的身躯混入桑田之间,退避三舍,“言采其莫、言采其桑”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之间,自弹自唱“彼其之子,美无度。彼其之子,美如玉。”如果能看的远一些,这些不管世事谦逊有礼的“农夫”闲人,云淡风轻的背后何尝不是一种待时而飞的蓄积与沉淀。后来的魏人张仪,凭借满腹韬略,在战国时,以游说之才纵横七国,为秦霸业立下汗马功劳。此地钟灵,绝非横空出世。

 

《诗经·魏风》:隐居山林的生命风景

 

七首《魏风》,没有刀光剑影,没有英雄人物。只有闲适的田园情怀,隐居山林的生命风景。

许是魏地钟灵毓秀,虽然无声无息被灭了国,但“魏”号却一直赫赫在目。从晋分三家,建立诸侯国魏,后来,有三国曹魏,南北朝时的北魏、西魏。此间名士,从战国纵横家张仪,到魏晋风骨竹林七贤,从饱读诗书满腹韬略到崇尚自然清静无为。魏地风尚,“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至今仍是一种向往。



《诗经·魏风》:隐居山林的生命风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