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卫风】硕人之美

标签:
诗经卫风硕人洛神赋秦罗敷巧笑倩兮 |
分类: 诗经玩味 |
【诗经·卫风】硕人之美
潇湘蓝
诗经·卫风·硕人,这样描绘美女:硕人其颀,衣锦褧衣。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卫人写美女其实很朴实,他说,“硕人其颀,衣锦褧衣”是说一个身材高大的女子,披着一件轻柔华丽的披风。其次,“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这五个喻体均取自日常农家风光,分别是茅草、油脂、天牛、葫芦籽、蝉与飞蛾。原来,诗经中,关于美女的灵感出自农郊。不过,以现代人的审美看,试想你摸着如天牛的幼虫似的脖子,会不会有点小小的哆嗦。整个组合起来感受,植物和昆虫混搭的美女还仿若科教片。好在,古语晦涩,无人深究。又读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才旋即回到美好的人类社会。这神韵俱佳、灵动鲜活的八个字,把一个笑靥如花,秋波流转的妩媚女子,活脱脱呈现在眼前。
诗经之后,汉乐府中描述美女秦罗敷: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前两句是手挎的篮子,后两句是艳丽的服饰。对于容貌的描述缩减到发型和耳环,然后从侧面: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由旁观者的反应来着力衬托她的美貌。只有一个侧面和背面的秦罗敷到底如何惊艳,全凭个人的想象了。
汉人写美女有点狡猾,三国魏曹植则俊朗多了,《洛神赋》辞藻华丽,浓墨重笔,深情细腻,如: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如轻云之蔽日,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曹植写美女,清新明丽,格调高雅。他用流云、回雪、荷花、朝霞、鸿雁、游龙等为喻,比起诗经的农家气息来,贵公子的确儒雅高洁,品味脱俗。只是大段的篇幅和目不暇接的辞藻让人来不及瞬即记忆,到底输给了简洁又朗朗上口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曹植重笔之后,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英雄迭起,才人辈出。却无人静心和一曲美人赋,匆匆流年,美女成了是帝王转身的战利品。直到盛唐杨贵妃,又牵动了才子们悠悠的诗情:“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人人都知道,杨贵妃体态丰腴,此外,白居易说的凝脂,媚笑,连用词都与诗经一样。“回眸一笑百媚生”正是“巧笑倩兮”的完美注解。
从春秋到盛唐,相隔几百年,对美女的表述,居然只有承前无有启后,不是文字穷尽,便是薄命红颜,不值得用心罢了。
唐之后,“弱柳扶风”,不食人间烟火的纤瘦之态,逐渐转向取代健康高大的诗经硕人之美。此外对美女的描述多在才艺和传奇的经历上,容颜之美的描绘散落各处,都不是重点了。
卫人也肯定未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会让后世才尽,任凭何样八斗之才、满腹经纶之士,也跳脱不出硕人之美的八字封印。如清姚际恒: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千年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成为历朝历代美女的标准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