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潇湘蓝xxl
潇湘蓝xxl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8,967
  • 关注人气:8,3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曲《平沙落雁》追慕的两位逸士

(2013-04-25 14:50:16)
标签:

平沙落雁

伊尹

朱权

隐士

古曲

文化

古曲《平沙落雁》追慕的两位逸士

潇湘蓝

 

四月的雨天,湿而不冷,阴而不晦,与春光的烂漫间陡生出几分静谧与空灵来。潇潇雨歇,念起春茶来,江南的明前茶太娇贵,三杯润口,草色遥看近却无,不及润心。还是福建的铁观音,清香袅袅,碧水绵长。衬起此时光阴,不冷不燥,不咸不淡,安宁而从容。品茗、悦耳、闲读,修得半日闲。

 古曲《平沙落雁》追慕的两位逸士

 

读史的时候听点古曲。有时一段古曲也是一段历史。彼此相和,也更容易穿越那段时光。尤其是古琴,每首名曲背后都有典故,譬如,听《广陵散》会念起嵇康,《胡笳十八拍》自然会想到蔡文姬。相传《平沙落雁》是专为伊尹而作的。

《平沙落雁》,原名《雁落平沙》,直白些、质朴些。平沙落雁则工谨庄美,意境高远。沙平水远,意闲心适。曲调委婉,绵延流畅。随着琴音流转,但见云霄飘渺,天际飞鸣,雁群盘旋,顾盼回环,悠然在目。基调静美,而静中有动。

 

 

曲作者被揣测的有四五人,均无史料考证。我倾向于明代朱权。唐代陈子昂,风采朗练,诗风雄健,琴艺只见传说,也没有隐逸的高士生活体验;宋代毛敏仲终身研习琴谱,直到临死前尚作激越的《观光操》献媚元世祖,少了几分隐士的气节;田芝翁,古琴名家和琴论家,长于收集整理;而明太祖十七子朱权人称“贤王奇士”,因受朱棣蒙骗和打击,别逐归山林,精庐雅室,毕生寄情戏曲、著述、茶道,编撰古琴曲谱、琴论专著、杂剧、《茶谱》。隐逸学道,自求清静与韬晦。从生平、才能、修养、流传各方面均具备完成《平沙落雁》的各种条件。

 

古曲《平沙落雁》追慕的两位逸士

 

《平沙落雁》意在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朱权有鸿鹄之志,更有逸士之命。朱权品性,没有帝王的野心,却有贤相的宏愿。历史上名相很多,却只有伊尹能成为他心目中的精神导师。没有人可以像伊尹那样既能辅佐汤建商灭夏,又可以放逐王孙,代理国政,最后迎回国君,还归王权。这样相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许,朱权想成为第二个,可惜,时代不同了。

伊尹的出生只是个奴隶。不过他自小聪明好学,通晓尧舜之道,还成为这家贵族子弟的师仆,即家庭教师。出生低贱与学识渊博形成戏剧般的对比效果,有时候更容易得到特别的青睐。朱权身为王子,自小也是聪明好学,人称奇士。不过二十五岁便被赶到江西,尽失兵权。非为无德无能,惜为王族血统。朱权是否叹息过,若是一介平民,尚可封侯拜将,为国尽忠。如今,能不被猜忌,平安度日,就已经万幸了。出生富贵,而人生悲凉,更不可与人说。

 

伊尹为了取得商汤的信任,做了一碗天鹅羹,以名厨的身份拜谒。商汤细细品尝,伊尹娓娓道来,说汤以至味,一碗羹,饱腹、养心,益脑,商汤从此便离不开伊尹了。由庖入宰,伊尹的一技之长算是用到家了。美食是通向人心最轻捷的方式,人的兴趣爱好中最应首先掌握的一种,琴棋书画虽然高雅,有时却也让人望而止步,高处不胜寒。朱权多才多艺,戏剧、历史、茶道皆通,所弹琴的古琴,号“飞瀑连珠”,想其音质圆润、饱满、清新、浑厚,与今天流通的古琴沉郁、低沉、老迈,迟拙相比,此曲只应天上有了。可惜朱棣骁勇过常又爱猜忌,无法静下心来欣赏弟弟的才艺,更无意悉心聆听朱权的治国之道了。有时爱好看似风雅,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遣怀,倘若再用将近四十年的时间沉浸期间,那么所得与所失一样厚重。

 

古曲《平沙落雁》追慕的两位逸士

 

孟子言:伊尹,圣之任者。五就桀,五就汤。以一个奴隶的地位起往上爬的路程荆棘密布、步履维艰。伊尹出仕,经历过多次的失败和羞辱。朱权被迫归隐,不过二十五岁的华年,却要日日与山林鸟兽虫鱼为伴,一身抱负无处诉说,唯有琴弦相知,《平沙落雁》曲调强弱分明,节奏变化,三起三落,跌宕起伏。以此改编的琵琶曲《平沙落雁》则直接描述了海东青撞击飞鸟的激烈场面。既演绎出伊尹出仕过程中不屈不挠、努力奋斗的不凡经历。也诠释出朱权对这种败而不馁,执着顽强的精神的敬意。

 

伊尹重视和强调自我修养,提倡德政,特别看中帝王的道德修养。“天难堪,命靡常;常阙德,保阙位”,不要信奉天,命运也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有常有于德,才能保住皇位。朱权数十年如一日,与各界学人雅士结交,个人的道德修养境界颇高,其兄朱棣却大肆杀戮,气氛恐怖。太甲即位,不尊尧舜之道,伊尹将其放置成汤墓葬之地,反思三年,悔过反善后再将王权交给他,赫然一代帝王之师。朱权只能空对明月抚琴长啸,颂古诉今。平沙落雁曲意委婉,情辞微妙,悲悯之情深深铭刻在古琴的音色中。

 

古曲《平沙落雁》追慕的两位逸士

隐士的生活看着是令人羡慕的,归园田居是每个得意或失意的文人所向往的。其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未必是安宁的,尤其是文人的视觉和心灵。宁静的只是默然中的大自然。

 

秋高气爽,大雁南归。风静沙平,日暖夕晖。齐飞的雁儿在空中盘旋几圈后,三五成群纷纷歇息下来,远远地,觅食的、偎依的、嬉戏的、静立的,此呼彼应,得所适情,好一派宁静美好的平沙落雁。世情险恶,而雁性美好,此时无声胜有声。

 





古曲《平沙落雁》追慕的两位逸士

古曲《平沙落雁》追慕的两位逸士

古曲《平沙落雁》追慕的两位逸士

古曲《平沙落雁》追慕的两位逸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