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链接河面屋顶小楼关于文化 |
瓦片上的阴与晴
潇湘蓝
博友游刃,一组关于瓦片上的摄影图片瞬间攫住了我的眼眸,也牵动了无限情思。
幼时家住二层楼,兄妹们年龄大些了,又搭出一层阁楼。我不喜欢嘈杂,一个人就默默地往阁楼上呆着,听收音机,做作业,看书,更多的是发傻,胡思乱想。趴在窗沿上,看雨顺着瓦檐流下,总是莫名的欢喜,百看不厌。凌驾于屋顶的遐想幽远、迷人而恣意。
瓦片上的年华短暂而温馨。每天放学回家,走进这条悠长的弄堂,抬头看到小楼上斜出的瓦片,似乎快乐就在那里等着我。一时,什么都记不住了。一片片瓦,质朴的灰,间杂青的黑的白的,亲切安宁淡淡的时光之味。一整片完全的,微微拱着背,低眉颔首满目含笑的;碎了的,大些的摆摆造型堆堆图案,小的,就瞅着屋下哪个倒霉蛋撑着伞过来,就一猫身丢下去,缩在窗角捂住嘴看骂;有时候,就包了好些散块悄悄扔在河边,等男孩子们捡拾起来打水漂玩,那一甩手的洒练,柔中带劲。瓦片平平地飞出,在阔茫茫的河面上一跃再跃,翻山越岭、腾云驾雾、绝尘而去。日子在瓦片上过得慢悠悠、意足足。
身处阁楼上,额下一片瓦。天,似乎离得很近,视线似乎很远,向往似乎很多。无忧无虑无牵无拌,尽可任思绪驰骋,快乐无垠。低下头,读百家书,不会去解“满纸荒唐言,一把幸酸泪”,只会记住“玉在奁中待时飞”“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凌云之思,到如今亦如云舒云卷飘渺而过。细思量,瓦片上的书不读更好,文字的背景太过温婉、恬淡、从容,便不会有什么风云肆虐,暗涌沟渠的了悟。瓦片下的生活复杂而深邃,细致而精彩,点点滴滴都是熟悉而又陌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是士大夫的气节,宁可壮烈而亡,亦不愿苟且而活,委曲求全。义正词严,铿锵有力。其实玉或者瓦都是借代,意在精神气节。只是玉何幸,瓦何辜。高贵如玉,清贫如瓦。流年似水,荣辱皆过,冥冥中有“瓦”如影随形。“夜语南堂新瓦响、鸳鸯瓦冷霜华重、雪林初下瓦疏珠……”瓦,也是一种意象,一种寄托,一份追思。粉墙黛瓦的时节里记录了最初的纯真与快乐,执着一生回首前尘,瓦檐下的融融岁月,不见华美,但有真意。
江南的古镇、丽江的束河、福建的泉州、湘西的老街……粉墙黛瓦静默如昨,摄影家的目光独特,心思细腻,旅人的情怀里融炼岁月的沧桑。眼,落在瓦上,景,安在心间。瞬间,挽住永恒。时光,滤过沙砾。
摄影,清晰度只是技术层面,人文关照才是景的生命力。文字,无风无骨是为文妖,真实自然自成方圆。
博友游刃:链接http://blog.sina.com.cn/u/1494864214